自从上次感冒,以为染了新冠,惊吓了一回,顺便决心要戒烟之后,到现在已经一整年了(见上篇文章),这中间因为喝酒,因为感情,或者因为突然的逆反,统共也抽过五六根,但是平时不抽的时候,已经不再想了;似乎从刚开始戒烟的时候,就没太想过,搞的以为自己压根可能就是个烟混子,这十多年的烟龄,抽了个寂寞。
不管怎么说,这么久的习惯,说断断了,还是很开心。
我抽烟学的晚,别人上高中就开始和老师斗智斗勇偷着抽烟,我没有过,自己心目中的人设,可能还是一个好学生,好学生,自然是不抽烟的。
到了大学,一个宿舍八个人,个个良民,除非有故交同学来玩,一帮穷学生,也没处可去,便坐在宿舍里,互相点根烟,聊聊从前现在,再聊聊女同学,喷云吐雾间,似乎自己也是个社会人了。
毕业工作之后,天南地北的出差,总有客户喝了酒,非要给你点根烟,不抽,那就是看不起人,刚开始,我还挺排斥的,我,大学刚毕业,青青子衿,一身锦绣,怎么能跟你个江湖老油条沆瀣一气!
慢慢的,次数多了,再有人让烟,也懒得反抗了,算了,抽就抽吧,毕竟,我也是个社会人了。
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十块的娇子,到二十的盛世经典,再到小苏,硬盒中华,说真的,我不挑,有啥抽啥,除了软中华确实好抽之外,其他的,我都感觉一个味。要说上瘾吧,也就喝了酒特别想抽,还有平时见了朋友,不抽根烟,没点烟雾衬着,似乎显不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运筹帷幄、深思熟虑的气质。
平时回了老家,抽不抽烟,家里也没人管,毕竟,都工作了,社会人了,要考虑的不是抽不抽烟,而是让不让烟的事儿了,再说谁还没点烦恼,不如意事常八九,爸妈也帮不了,有点个人爱好,自然不会管着,偶尔妈去镇上买菜,还会问一句,要烟不要,要啥样的?搞的我倒挺不好意思。
就这样,十年烟龄,一簇而成,昨夜沧浪河边水,转眼奔流到我家。直到去年,非常时期的一场小感冒,才萌生了戒烟的念头。当时感冒的各种症状,都特别像是新冠,吓得我差点没打救护车去医院。做完核酸检测后,点根烟,压压惊,抽烟的人应该知道,感冒了抽烟,完全尝不到滋味,两个鼻孔,就一个冒烟,剩下的烟雾,感觉都弥漫在肺管子里,一股焦油味,直顶脑门。我把烟掐灭,直接扔到了垃圾桶里:这种恶心东西,还天天往肺里灌,图个啥?戒!
戒了之后才逐渐想起抽烟的好来:酒足饭饱之后,点上一支烟,那感觉,就像教师的手中有了教鞭,士兵的枪里有了子弹,那是满满的安全感。偶尔手指夹着香烟送到嘴边吸一口,再悠悠的吐出来,多么惬意,烟头的明灭之间,就像完成了太极圆转,青色的烟雾也顿时有了灵魂,在空气中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会排成个S,一会排成个B。
每当受到诱惑,就剖析自己:当初抽这玩意,到底图个啥,口舌之欲是最低级的欲望,这点都克服不了,那这人生也基本就完犊子了;为了气质吗,啥牛掰气质要靠它来支撑呢?
就这样,在生理和心理的路都被堵死了之后,我也就不咋想了,又坚持个一俩月,开始有种花也香了,饭也甜了的感觉。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人戒烟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被动,二是主动,三是顿悟。不管主动还是被动,都会忍受戒断的煎熬,就像要挨打了,你被动脱裤子和主动脱裤子,其实区别不大,都疼,还不好康复。相比之下,顿悟就牛了,这事不仅是你主动干的,而且你还看透了,就像沉迷游戏一样,屏幕上来来往往很是热闹,可是突然你透过屏幕看到了里面的电子元件,一排排的小灯一闪一闪组成了游戏人物,顿时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再让你玩游戏可能你都恶心,想不戒都难。
我戒烟的情况,应该不属于以上三种,既不是主动脱裤子挨打,又远没到顿悟那么高深的境界,只是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抽烟这事,都没有了理论上可以存在的必要,很多事情往往如此,理论基础不在了,也就不想做了。如果非要谈一点感悟的话,那就是,不管哪种情况,烟这东西,能戒,还是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