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有关汉字的小故事_汉语究竟有多妙?这些故事告诉你(汉语奇妙的例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1:45:5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289    评论:0
导读

大家都知道,中国语言,就是汉语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惹得有些国家都抢着跟咱争起源,是谁咱就不说了哈,再叫人家脸上挂不住,谁叫咱都是文明古国的新新人类呢!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高深莫测的语言,就是一个研究汉语言的专家,穷其一生的研究,也不敢妄


大家都知道,中国语言,就是汉语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惹得有些国家都抢着跟咱争起源,是谁咱就不说了哈,再叫人家脸上挂不住,谁叫咱都是文明古国的新新人类呢!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高深莫测的语言,就是一个研究汉语言的专家,穷其一生的研究,也不敢妄言己经掌握了汉语言的奥秘。语言大师吕叔湘1982年为《语言美》创刊号题词:“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这里,大师所说的汉语语言,就是一个“妙”字,涵盖万千,包罗万象啊!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我们语言中这个“妙”,当然啊,咱们都不是大师,也就不从学术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了,咱们就从日常的,跟大家息息相关的语言环境中,找找这个“妙”。

《三国》里边曹操有个主簿叫杨修,就特别喜欢研究这个字的妙处。一次曹操想修个花园,工匠修完了请曹操验收,曹操看过没吭声,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大家伙一头雾水啊,什么意思啊这是?杨修看过,明白了,“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工匠恍然大悟,重新修完,曹操很高兴,一问说谁这么聪明啊?说是杨修。曹操虽然表面上称赞了一番,其实心里挺不爽的。

后来,塞北给曹操进贡了一盒酥糖,曹操随手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仨字,转头出去,再回来发现,酥糖没了!曹操很生气,问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杨修来了,回答道:“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这里咱们举杨修这两个例子,重点是让大家体会文字中的妙处,至于这位杨修因为总能从曹操那儿揣摩出“妙”而被杀了,咱们今天就不聊了!

还是曹操的事,说一日曹操行军途中烈日炎炎,士卒口干舌燥,无精打采;这个老滑头,马鞭往前一指:“喏!前面就是大片梅林。”士兵顿时口生津液,精神抖擞,都恨不得爹娘多生出两条腿来,立马跑到梅林;于是,军士脚下生风,如飞般地向前跑起来。这就是“望梅止渴”。一句“望梅止渴”,曾向我们描绘了多少可望不可及的美好远景和“画饼充饥”般人间天堂的壮丽蓝图。

其实这语言的妙处啊,主要在于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所产生的妙。李白有句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据说一位教授写了十万字的论文解释李白的头发为何这般长。还有一位学者用尺子测量,怎么也无法考证李白的头发有三千丈。原来李白不是写头发,而是写他的愁绪,非三千丈不能表达(比‘飞流直下三千尺’还长)。光说愁长还不行,还应该有一个比喻,一照镜子,发现自己华发已生。于是,就用了白发来比喻他的愁有多长,并写出了不朽的诗句。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和狡黠,非想死你不可。

常言道:“人嘴两层皮,咋说咋有理!”就是说同样的话,会有不同的理解。高档酒店大厅里光溜溜的地上经常竖一块牌子,大家肯定都见过,对,(指观众)你这平时肯定没少去啊!“小心地滑”,大家看看,这是让大家干什么?是“小心,地滑”,还是“小心地,滑”?你随便吧,怎么理解的就怎么去做吧!


再说说不同的表达的妙,节目组的大头有一天跟老婆说::老婆老婆,今天我看见一美女,长的特别好看,那小蛮腰特别的细,一看就是个模特!他老婆一脸严肃:“是吗?我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组织下语言!”大头那脑筋转多快啊,立马知道自个说错话了,就用了2秒钟,他就换了一种表达:“媳妇儿,我今天看见一娘们儿,打扮的跟妖精似的,那腰跟发育不良似的,一看就不是啥好玩意儿!”


“婆婆,我想喝冰水。”大家记得这个小品吗?妙处在于“嘴巴好干好干啊”和“渴了”、“冰水”和“凉白开”之间的转换。

除了这些不同理解和表达上产生的妙处,还有谐音的妙处,说皇帝老儿和皇后娘娘没事干,叫来一个大臣让他猜谜,问他皇后娘娘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大臣想破头也想不出是什么——当然了,换了谁,谁也想不出啊。那大臣原地转了七七四十九个圈子,只好唱:“大清早急得我汗淋淋。”没想到村干部似的皇帝老儿拍手大笑,说:“娘娘手里攥着的就是一枚大青枣,爱卿是聪明绝顶啊。”你说这不要人命吗?

还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话,细细品味也很有意思。自相矛盾大家都知道,出自《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

其实啊,这个话在我们的语言里有很多——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弯! 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 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可俗话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瞧瞧,妙语连珠啊,汉语里的妙可谓是比比皆是啊,很多都可以让大家会心一笑,其实,相比妙语,是不是我们聪明的国人更妙呢?

五千年的汉语之妙,延续到如今,相比字字珠玑,更体现在说话的技巧上。

首先,讲话要注意别人的感受。

前几天大头一哥们儿生意失败,亏了很多钱,成天郁郁寡欢,心情抑郁。家里人着急,哥几个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头是个好同志,决定张罗个饭局热闹一下,既可以转移一下这个哥们的注意力,也可以小酌几杯自然地安慰他一下。

有句话大家都听说过,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大头着急的几个朋友里边,就有这么个不开眼的。明明之前大家商量好在饭桌上谁都不能提什么商业啊、经营啊、生意啊的,结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个不开眼的朋友开始聊起自己的事业多么多么成功、最近经营的如何如何红火,越聊越起劲。眼看着生意失败的哥们脸色越来越差,结果不欢而散。好好的初衷,就被几句话搞砸了,不但没安慰好哥们,更给人家添堵了。

大家都可以仔细回忆回忆,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相比大头这个不开眼的朋友,剧组另一位小伙子就机敏、懂事、高大上多了。有一天,他去未婚妻家吃饭,临去的时候,未婚妻叮嘱他:“我们家有个规矩,就是客人不能自己去盛饭,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表现。”小伙子说:“饭来伸手,何乐不为啊?”

谁知道吃饭的时候,未婚妻和未来丈母娘随便吃了一口就干别的去了,未来老岳父很喜欢这个小伙子,三杯酒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天南海北侃得那叫一个开心,可小伙子这碗饭早就空了,他看着满桌佳肴,心里记得未婚妻的叮嘱,举筷沉思,计上心来,“伯父,您家这房子年头也不短了,需不需要装修一下啊?”未来岳父一听,收了自个儿的话题说:“早就想修了,不过现在木料太紧张了。”小伙子忙说:“我有个朋友,正巧有批木料,还是红松的,最细的也有这么粗!”说着,他举起了饭碗。未来岳父这才发觉小伙子的饭碗空了,哈哈大笑,忙喊老伴给小伙子盛饭。

看看人家,几句话,既达到了目的,有没有坏了人家的规矩,这是智慧,更是说话的技巧和语言的妙处。


第二,说话得注意自己的措辞。

大头最近想学人家玩点精神层面的高雅,就在办公室弄个小水族箱。想了三天,头又大了一圈,终于决定养点小虾调剂一下。这不,昨天中午,他去宠物市场买来几十只小虾回来,正聚精会神趴水族箱那儿侍弄呢,领导走过来了,问他:“你这是养什么呢?”大头正忙得开心呢,随口说:“虾啊!”领导一愣,脸沉下来,走开了,他这才回过神来,冲着领导的背影喊:“领导,领导,虾啊!”

大头啊,你这是不想干了的节奏啊!给你举个正面例子让你学习一下吧,争取以后不犯这样的错误。

说这个张爱玲啊,属于油性皮肤,脸上总是有油光。看人家胡兰成是怎么说的,胡兰成深情款款地对张爱玲说:“爱玲,我发觉你脸上有神的光芒。”这句话说的,不由人心中点赞,狂赞,排山倒海赞啊!!!!


再有就是得注意说话的场合。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一次记者会上,有个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总理身上,这是一个云集各国记者的招待会,这个记者的问题明显是给总理挖了一个坑。不回答,不能彰显我国的气度;回答,该怎么回答?外国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在这样的场合下,总理代表的是中国,如果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或者驳斥他的说法,不管怎样都是有辱我国形象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暗暗捏了一把汗。

周总理机智地答道:“这位记者朋友问得好,因为我们国家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称马路。”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的“马”,这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周总理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化解了记者会的尴尬,不愧是运用语言的高手。


还有就是说话的包袱。包袱是个相声里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比如马三立说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这个贼怎么跟小虎做游戏,怎么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经过这么多的铺垫,三番四抖,最后贼来了,把小虎妈晾在外面的被单偷走了,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效果。

从前,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在一个集市上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个老人亲自走到台前。那位商人吃了一惊。老人上台后,便大声说,女士们先生们,除了这先生说的之外,抽烟还有3个好处,商人一听忙说:“谢谢你了,看你相貌不凡 肯定是学识渊博的老人,请你把3大好处说说吧。”老人微笑说:“第一狗害怕抽烟的人,一见就逃。第二小偷不赶偷抽烟者的东西。第3抽烟的人永远不老。”台下听众惊做一团,要求老人解释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老人又说:“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在弯腰检石头砸它哩。能不怕吗?商人心理一惊,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 所以不感去偷。第三抽烟人短命,所以没有机会衰老。”台下大笑,此时 商人早已不知道去哪里去了。

今天,我们谈的是汉语的种种妙处,既有一词一句的狡黠,也有一段一篇的机敏,更有说话时的技巧带来的种种不同。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散文作家刘燕敏的一篇文章,或许从中大家可以明白,不同的话语,也许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9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