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公者,谋圣姜子牙也。为周文王立国、武王伐纣取胜智囊、军师、第一重要关键人物。其出身地虽非古宛,然其曾任“四岳王”的先祖伯夷,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侯古宛吕国。因此,姜子牙亦算与南阳有些关联,所以被称为“南阳五圣”之一。
《史记 齐太公世家》曰:“太公望者,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姓姜氏。夏商之时,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名吕尚。”
唐《括地志》亦曰:“故吕城,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地。”宋《路史·国名记》曰:“吕(甫),侯爵,伯夷之封,在南阳宛西。”原《南阳地区志》亦曰:“伯夷(姜尚祖先)因佐禹治水有功,成夏之际封于吕,今南阳市西。”
2
然则,吕国具体位置何处?《镇平县志》记载,吕尚祖籍在镇平县北部老庄一带。近年来,镇平县在此辟建了“太公湖”,以纪念吕尚先祖伯夷及姜子牙。
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至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今河南新乡卫辉市)人。出世家道败落,干过屠夫,开过酒肆。但人穷志长,立志像先祖那般出人头地,闲暇钻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治国之道,期望为国施展才华。
成年之后,曾去殷商朝歌,寻求仕途,四处碰壁,七十岁依然憋屈于家。
七十二岁时,姜子牙闻听周文王姬昌抱负天下,广揽人才,欲求之,恐被小瞧,即欲擒故纵,于西岐渭水之滨“直钩钓鱼”。
有人问之:你这样怎能钓到鱼呢?
姜子牙曰:姜尚垂钓,愿者上钩。
此事遂成奇闻,传至文王耳中,知是不凡之人,遂与河边相见,畅谈天下大事。酒逢知己千杯少,言语投机说不完。于是视为谋圣,接回宫中尊为国师。
俗话讲:千里马难得,其实识货的伯乐更难得。有幸被周文王看上并委以重任,姜子牙自然肝脑涂地,涌泉相报。先后鼎力帮助文王姬昌增强国力,拓展武备;力助武王姬发联合盟军,推翻殷纣,建立西周王朝。随后论功行赏,被封老家齐国淄博为侯……
现今淄博临淄与南阳镇平县,皆修建有“太公湖”,再现了当年姜子牙“直钩垂钓,愿者上钩”的景象。此举实为借谋圣姜子牙之历史故事,行开发当地旅游文化之道也!
3
镇平太公湖,距南阳市西三十华里,镇平县城北二十六华里,水域面积六千余亩。太公湖内主要景点,有太极门、天王岭、飞熊山、桃花岛、八卦洲等。
沿宽阔广场甬道,经凌拔入云石刻雕塑而入,一道设计古色古香、意味隽永之大门巍立雄矗,雄浑威武。门楣上书“无极门”三个篆字,下标“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七字对应,顶楼“太公湖”三个隶书大字灿亮耀眼,昭示着姜子牙奇人奇绩永照史册。
越大门,往前走,一个偌大的“奇门局”横亘眼前。奇门局呈圆形,传为黄帝(一说伏羲)所创,即古时记录时序,明分节气,以一千八百局设立之时空坐标。姜子牙将其改进为七十二局,用来推论天地万物演化规律,名为奇门遁甲局。
奇门局势以姜太公生辰八字布成局盘,天地人盘、八门、九宮、八卦、天干、地支等内容,各居其位,循环往复,即可推算出历史盛衰、社会运势、人之命运荣辱等内容……
奇门局中心,为一八卦图案。八卦图中,阴者为水,阳者为陆。碧水池中,水平如镜,小鱼游动,搅起圈圈涟漪;陆地之上,几棵垂柳,石块散布,一巨大叠石之上,四米多高的姜子牙铜铸坐像。
他身穿布衣,头戴斗笠,一手举杆儿,杆上钓线下端有一平直钓钩儿,还离水面三尺来远;一手对着池水作招手状,那意思似乎是说:来来来,愿者上钩呀!
4
过姜子牙垂钓处,是一“祈福池”。面积约三十平方米左右,池内水花飞溅,波涌奔腾;水池后面,逶迤横亘一排溜参差拥簇之石壁假山。
山水之间,一座13.9米高的姜子牙铜像巍然矗立,神情庄穆,身穿朝衣,一手托卷,一手持鞭。那神情,那架势,就是在为周朝天子运筹帷幄,保驾护航啊!
“祈福池”前,矗有六块景观石,分别镌有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的图案、释文。此为姜子牙所著《太公兵法》中的“六韬”内容。“六韬”之外,还有《三略》,内容为:策略、谋略、战略,意即上略、中略、下略。
后来《孙子兵法》之“上兵伐谋”,就是延伸了姜子牙的谋略。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