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包头市确定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头研学旅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3:47:3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838    评论:0
导读

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内景(资料图) 李强 摄 包头博物馆“我们的节日——佳节美满聚包博·花好月圆庆中秋”系列主题活动现场(资料图)吴爱霞 摄 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世人“游学”的理想和追求。近年来兴起的研学旅游将“知”与“行”合一

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内景(资料图) 李强 摄

包头博物馆“我们的节日——佳节美满聚包博·花好月圆庆中秋”系列主题活动现场(资料图)吴爱霞 摄

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世人“游学”的理想和追求。近年来兴起的研学旅游将“知”与“行”合一,成为行走在文化中的“课堂”。“研学游”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游学途中所见所闻的思考,很大程度地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锤炼他们的心性。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学游前景广阔,被视为下一个优质文旅融合产业。

类型多元别具特色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包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包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军工企业)等研学教育资源,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评选。经过单位自评申报,各旗县区教育局、文旅部门推荐,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共同对申报单位材料审核、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12个单位为“包头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包头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具体包括:包头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敕勒川博物馆研学实践基地、包头市南海湿地自然教育营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土右旗美岱召研学实践基地、北方兵器城研学实践基地、敕勒川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学基地、套马沟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诗画草原研学实践基地、戎王羊绒纺织博物馆研学基地、红格尔敖包以及田禾农业研学实践基地。

此次评选出的12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所提供的研学旅游产品中有知识科普类型、体验考察类型,也有自然探索类型、民俗感知类型等。作为体验式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的一类产业,这些丰富而多元化的研学旅游资源,让我市的研学游产业发展别具特色,前景广阔。

宜游宜学寓教于游

戎王羊绒纺织博物馆研学基地位于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内,这里是一处真正意义上的集羊绒研学教育生产为一体的研学基地。园区隶属包头市绒信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包头市大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7年,戎王羊绒文化产业园顺应市场,走文、教、旅融合的发展路线,全力宣传推广羊绒文化,建立了培养后继人才、体验实践的羊绒研学教育基地。基地包含羊绒文化博物馆、羊绒生产工艺体验实践馆和陨石科普馆三大主题场馆。

在羊绒博物馆,同学们和市民游客通过生产车间参观、世界羊绒发展简史、不同时代生产设备展示、企业创始人故事、品牌汇展等版块内容,宏观系统化地了解羊绒文化、知识,行业发展史,以及工艺设备沿革和企业发展历程。同时,这里展现了羊绒作为内蒙古特色产业的先天优势和产业基础,让游客和参观者零距离触碰到了本地区特色产业。

在羊绒生产工艺体验实践馆,羊绒的生产过程变成一个可参观、体验的劳动教育课程。在这里,通过染色、编织、片检、套口、包装等36道羊绒生产工艺的动手实践,孩子们在场景还原式的实践参与中,真实体验学习羊绒纺织工艺,了解生产环节,将课堂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融合,让孩子们在手和眼的充分参与中感受手工工艺制造中的“匠心传承”。此外,陨石科普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目前最大的陨石馆,藏有上百块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陨石标本:这里有46亿年前与地球同龄的神秘“天外来客”;有来自“嫦娥故乡”的月岩;有2012年、2015年分别发现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陨石标本……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外太空天体标本,为探索宇宙星空充分提供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的同时,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研学游绝不是一次单纯意义的旅行,而是一种户外教学,研学绝不是简单的享受,更像是一次人生体验,每一次研学,每一次游历,都是一种人生阅历财富的积累,培养的是同学们的独立能力、阅历见识以及思维习惯。在南海湿地自然教育营地,通过观察和游戏的方式,同学们一起开展神奇的探索鸟类之旅:发现鸟类,了解不同鸟类的形态、颜色等,培育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良好意识,激发小朋友们对鸟类的好奇心和观察力。通过静静地观察自然环境及鸟类,将教学内容藏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小朋友们的观察力、感受力、创作力。

诗画草原研学实践基地诚如其名,这一方草原,内涵丰蕴如诗,外貌壮美如画。它不仅是旅游的胜地,也是研学的殿堂。蓝天、碧水、毡包、风车、骏马、敖包,在蓝天与绿草中感受空气与美景的灵动,在轻松的氛围中陶冶情操,拥抱自然。在这里,白天可以欣赏草原无边的绿草、遍地的野花、奔腾的马群、翱翔的雄鹰,晚上还可以躺在草里数星星;在这里,可以亲手体验挤一次马奶、牛奶,制作一次奶皮、奶酪,可以在旖旎的风光里,在醇香的奶香中,参与摔跤、骑马、射箭等男儿三艺竞技,与无边的美景邂逅,与深厚的民俗文化交融。

融合发展组合出拳

作为一类高品质的专项旅游活动,研学游对推动本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内研学游发展炙手可热,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一些区域更早早布局,依托各自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聚焦不同群体,整合资源,精心设计,融合打造出一些可以充分体现本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研学游精品产品,实现“研学+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推动本地区专项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也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市民。

近期,石拐区的“网红村”青山村“上新”的研学项目,引来业内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浓厚兴趣。青山村地处大青山腹地,自然风光优美,村内多有上百年的参天大树,配以蓝天白云,虫鸣鸟叫,安静的小村是放松心情、旅游度假的胜地。青山村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于康熙年间走西口群居建村,有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屋和窑洞建筑近百间。1937年日本人掠夺石拐区煤矿资源的铁路遗址、贺龙元帅在1945年冬率部攻打绥远省包头城时的临时作战指挥所遗址至今尚存。

随着当下旅游趋势更加注重“沉浸”感和“互动”感,近年来青山村着力打造“青山印象”绘画写生基地,形成绘画摄影、艺术涂鸦等不同主题的观光区,吸引了众多自治区、包头市各大院校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安营扎寨。两届“青山印象”壁画涂鸦大赛,让一幅幅壁画把民居装点得俏丽而灵动。漫步其中,既能体味到古村落的风情,又能欣赏到新农村的美景。因具有得天独厚的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实践体验等研学禀赋,多家高校写生基地、市区两级劳动教育基地、青少年发展基地相继在此挂牌。今年以来,青山村确定将青少年研学项目作为重点产业,组建师资团队,打造研学全产业链。目前,青山村已建成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绥包战役旧址、大青山抗日历史长廊、村史馆、素质拓展活动中心、采摘体验园等研学教育场所等,青山村研学全产业链正在形成中,力争成为最具特色的“研学村”和“文化旅游村”。

(包头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霍晓霞)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263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