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中国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外号,叫“发达国家暴利粉碎机”。什么意思呢?
就是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壁垒,形成技术垄断,以此来赚取高额附加值的产业,一旦碰上中国制造介入,很快就无法维持暴利,价格一定会被打下来。
比如鱼子酱一直都被冠以“食物中的贵族”称号,因为它的稀少和新奇,从19世纪开始,就一直以食物奢侈品的方式出现,曾经卖到了上万元一份。
但是在中国,鱼子酱却被做成了“白菜价”,中国掌握了鱼子酱大规模养殖的技术,将鱼子酱的高昂价格打了下来。除了在食物方面,中国在基建、通信方面的成果更为显著。
比如下面这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交换机
我们先来说说通信行业的交换机吧。15年前,一块板20万。10年前,10万。这是正常的技术进步。但请注意,并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几年的技术。但人家技术垄断,就可以5年才减少一半的价格。
不过最坑的是导流板,就一个铁板,用来填补空槽位,引导气流,控制设备温度的。35美金一块,1斤重,还不是不锈钢,多年不降价。你能说这是技术好么?但因为人家垄断了交换机技术,别的牌子人家不认,你敢自己装,人家整台机器都不保修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通信行业契待发展,从美国进口一台交换机,往往需要上百万人民币,更何况中国有13亿人口,地大物博,这个东西在我们国家的应用就太广泛了,往往一次进口上百台交换机,需要数亿人民币,而且,技术还都是国外的,如果出了什么故障,工程师从美国出发就要开始计算工时费了,一小时是六百欧元。
这对当时还本不富裕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中国正在加快现代化进程,通信互联网行业正是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的个行业,一个城市采购个上百台,光买这个设备就需要上千个亿!
那怎么办呢?那就自己研究!
为什么中国就能去研究呢?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市场需求巨大,这样的需要完全可以支撑起中国企业去进行研发。
小的国家,可能买个几十个就够用了,没必要花成本就研发,但是中国的需求量是成百上千,整个欧洲都未必需要这么大的量。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话语权,总有一天,技术会被市场带动!
10年前国产交换机开始有中高端产品了,虽然BUG超多,但是价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开始用。用了3年,稳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欧美产品的1半了。这个结果一出来,进口交换机价格就开始了跳水过程了。
10万的板子,5年后1万,再5年,很多欧美厂已经倒闭不见了。至于那块35美金的铁板?免费送。后来明确说,其实没有铁板也没事,就别配了。这就是现实,重要的不是自己的产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让老外老老实实降价。
二、液晶屏
现在的液晶电视很便宜,一两千块钱就能买到四五十寸的了。但是我至今还记得伴随我们走过童年的那台黑白电视机,现在在我们看来超级小的黑白电视机,在当时甚至要花掉他们近两年的工资。
在十多年前,终于有了液晶电视,要买一台稍大尺寸的,往往要花七八千,甚至上万的价钱才能买到,而在当时,北京的房价也才一万不到。
液晶电视在十多年前为什么那么贵?因为面板被垄断了。
在当时面板的技术只有日本拥有,而且当时我们中国电视换代,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转向液晶跟等离子,而这种新型面板中国根本没有,连买都买不到,日本不愿意卖面板给中国。因为他们想独占整个电视机市场。
这时候,三星站了出来,从日本拿到了液晶面板的技术后,提供给中国的电视机厂商,中国的电视机行业这才重新有了生机。
但是可别认为三星是活雷锋,他做这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依靠技术和市场手段,把日本的面板厂商打败之后,三星就占据了垄断地位,开始收割利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别人掌握了我们没有掌握的东西。
既然面板技术被别人垄断了,那我们就来研发!
从2002年开始,我们引进了国外的生产线,希望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外方拿走了高额的技术费用,我们不但技术没有学到,反而亏损了不少。
2003年,中国开始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虽然面板不挣钱,但是我们的家电行业终于开始挣钱了,因为中国面板商的介入,面板的价格直线下降,有了便宜的面板,液晶电视的价格自然也越来越便宜,以前中国的中层家庭可能需要花半年的存款才能买一台大尺寸的电视,而现在电视价格大幅度下降,普通家庭甚至是低收入家庭,也能轻松花半个月的工资为家里添上一台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了。
解决好面板的难题后,中国的企业现在还在继续钻研面板的尖端技术,比如曲面屏,现在面板的尖端技术还是掌握在了像三星这样的外企手里,但相信中国离他们的距离也并非遥不可及。
一开始是落后的没能力,人家说一万就一万。后来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说我让利5000吧,你的产品别出来抢市场了。嗯,双赢。
三、减速机
以前我们国家的产业水平比较低,水泥厂磨机用的减速机,国外卖1000万一台。
要知道,现在的房子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要是减速机的价格下不来,水泥的价格就会很贵,水泥行业无法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难以继续。
当时,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只能从国外进口。但还没有什么事情能把中国人难住。
既然减速机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怎么办呢?那就自己造
等到减速机在中国达到了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就基本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因为国外一千万一台的减速机,国内只要300万一台。
减速机的价格被打下来之后,到今天水泥的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中国的水泥产业才有了大的发展。
再然后水泥行业的发展才有了中材国际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总包商的技术积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国际的海外业务占了自己总业务的80%。
中国的水泥行业发展更是造就了非洲、东南亚等地的水泥行业大发展。你能想象五年前非洲没有几个水泥厂,只有水泥进口商的时代么?要是等非洲的哥们造减速机,那得等到何年何月?
这就是三大进入中国后,价格被完全打下来的东西。这样的名单还可以开出一长串:
比如盾构机
这东西是用来挖隧道的,就像是一个机械爬虫,能够从地底钻出一个洞来。国外一台就得卖上亿人民币,最高的卖到了7亿人民币,而且技术还必须是德国的,如果机器出了什么故障,德国工程师从德国出发就开始计算工时费了,一小时600欧元。中国造出来了后,价格只有数千万,质量比以前还好,为中国基建省了一大笔钱,更是为国家赚了面子,现在中国的盾构机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把价格打了下来,不仅造福了中国人名,更是造福了全世界。
比如港机
港机实际上指的就是港口起重机等装备,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所有的港机全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因为价格昂贵,根本就买不起新的港机,只能用二手的。买不起,那就自己造!中国的港机造出来后,比国外的便宜了一大截,现在全世界的港机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
比如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
以前是美国进口,造价贵不说,维护成本还高,一出问题,美国技术人员就从美国过来修,费用从美国出发时算起。
现在嘛 ,当然全部国产化,便宜好用,一个电话,维修人员数小时到位。所以,当有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暴利粉碎机的时候,我听着很爽,只要中国一搞,那发达国家的横财也就基本发到头了,但是当中国人还不能自己造东西的时候,他们能把价值5块钱的东西卖成五十块,有没有想过你一辈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给了欧美国家,养着他们可以休闲度假?
当然,技术研发有其价值,应该获得相应的利益和得到尊重,但是如果利用技术垄断大发横财,获取暴利,这是另外一个说法了。
现在对技术的垄断到了一个失常的状态。发展中国家上千万工人辛苦织衣服销售得来的利润不如发达国家造一架飞机。飞机重要还是衣服重要?
两者都重要,衣食住行。但发达国家就因为技术领先,可以赚取成百上千倍的利润,然后活得很滋润,坐看别的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上。
这真的公平吗?
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只要中国介入,那些原本不敢企及的东西,马上变得普惠起来。
比如高铁。
要不是中国力主自主研发,把高铁的制造价格打下来,中国不可能造得起这么多高铁线,而中亚国家更没可能也没有希望造上高铁。
所以,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跟中国做生意,就算有技术垄断 ,他们也不敢叫高价,因为叫高价等于让中国去自主研发,研发的结果就是中国最终占据这个市场,自己最后被淘汰。
因为他们除了技术优势,在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力上毫无优势可言。当然,中国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拓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中国把价值打下来。
比如光刻机,生产芯片用的。
现在最好的光刻机是荷兰一家公司生产的,但背后技术支持是日本是美国。这种光刻机价格非常贵,中芯国际花一年的利润定购了一台,还迟迟拿不到货
所以,有的东西,中国不造,不但贵,人家卖也卖得不爽快。
那就自己造。中国的光刻机也正在研究当中,只是现在还不如荷兰的先进,但事情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也会有自己一流的光刻机。只是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荷兰这家光刻机公司还撑不撑得住就不知道了。
像这样的,中国还没有攻克的,还有很多,瓦森纳协定有一个技术限制清单,大部分是对中国限制的。但网友戏称,要不是有瓦森纳技术清单,中国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努力。瓦森纳技术列表里的难关,中国需要一个接一个攻克。
每攻克一个难关,瓦森纳技术列表里的内容就会少一项。 就等于我们移走了王屋山上的一块巨石头。
总有一天,瓦森纳技术列表里会被清空。
而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一个方法,加大教育跟科研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