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设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4:35:5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354    评论:0
导读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最近,到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内科复查身体的老张发现,科室名称变成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该科的老病号,老张见证了它的“成长”。十年间,科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室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日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最近,到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内科复查身体的老张发现,科室名称变成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该科的老病号,老张见证了它的“成长”。十年间,科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室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让老张感到更安心。

今年是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建立六十周年,也是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科十周年。2018年,为更好地为急慢性呼吸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再次升级,完成了规范化建设验收(PCCM)。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已投入使用,这个在绵阳率先建成的RICU,将为更多呼吸重症患者送去康复希望。

团队建设 小纸条传承科室精神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第一任科主任是现任副院长薛培丽。她回忆,当时呼吸内科从大内科独立出来,新组建的医生团队包括她总共就四个人。从开科第一天仅收治2位病人,到病房收治满员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恢复病人健康,作为科主任的她和其他三名医生一起,每天驻守科室,时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可谓是“压力山大”。而今,作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床位增设至100张,医护人员也壮大到44名。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位医生每天都会到岗,早晚两次查房是常态。对他们而言,患者事情没有处理完毕,就不存在下班休息。现任科主任邱立志感慨,现在的呼吸专业,仅亚专业就有十几个,一名医生要做到完全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要形成合力,以团队作为支撑,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不同专长共同为患者服务。因此,一个优秀的医学科室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技术、先进的仪器,更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而在呼吸内科,这种精神正是从组建之初就传承下来的。

邱立志2010年加入科室,时任科主任是薛培丽。当时的他因为个人特殊原因,离开一线很长时间,回归岗位后工作状态一时难以完全恢复。他发现,自己的电脑上几乎每天都会被贴上一张小纸条,有时是提醒几项应完成的工作没有完成,有时是一些善意的叮嘱。不光是邱立志,不少同事的电脑上都会出现这样的小纸条,贴这些小纸条的人正是薛培丽。“这样严格而温和的提醒方式,对我们来说既是监督也是鼓励”,邱立志说,对少数确实因为特殊原因没能及时完成工作的,薛主任甚至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默默地帮助他们完成。

每一名医生在从医路上都有一位领路的老师,在呼吸内科,每一位老师都给后来者留下一笔宝贵财富,除了作为医者最重要的品质,还有对工作严谨负责、对同事友善互助,这种可贵的风格,作为“呼吸精神”一直传承了下来。

特色技术 小小气管镜妙手除病痛

目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除可开展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症诊治外,还成立有“呼吸内镜诊治中心及胸膜疾病诊治中心”“睡眠医学中心”等,经内镜下诊治水平处于绵阳市先进行列,可开展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经支气管镜高频电圈套扎治疗、气管支架置入、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和冷冻肺活检等多项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

邱立志还记得2016年遇到的第一个介入治疗病例。那是一名29岁的男子,因呼吸困难,检查发现咽喉部位的主气管内长了一个巨大的瘤体。常人的主气管大约14毫米粗细,而这个男青年气管内的瘤体直径却达到12-13毫米,连走路都会上气不接下气。男子曾到省内一家著名医院求医,却在门诊接受检查时因气管痉挛导致窒息而昏迷,因此对治疗充满恐惧,打算放弃。不久后,科学城医院呼吸内科到游仙区进行义诊宣传,男子的父亲经过咨询,决定带儿子到科学城医院治疗。经过会诊讨论,最初的方案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瘤体所在的一部分气管,费用需要十余万,且术后需要将下巴缝合至胸口,保持半年。

当时刚从广东学习归来的邱立志也参与了讨论,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这项技术当时在医院开展不多,方案引起了巨大争议。经过反复讨论,在包括副院长薛培丽、华西特聘专家的大力支持下,邱立志主刀为男子实施介入手术。经过一个小时手术,将瘤体切除一半,术后男子已能正常呼吸,更好的消息是,经过病理检测,瘤体为良性软骨瘤。随后进行的二次介入手术将瘤体全部清除,十几天后,男子康复出院,费用总计只花了一万余元。

这例手术的成功,给了邱立志极大的信心和鼓励。正是有了这份底气,呼吸内科随后陆续开展了超声气管镜、经支气管镜气道狭窄球囊扩张术、气管支架置入、顽固性气胸腔内自体血封堵等多项新技术,不少新技术在省内开展较早或率先开展。

造福患者 一腔大爱只为点燃希望

RICU,即呼吸重症监护室。相比于ICU的大手术病人,RICU更侧重于呼吸衰竭、肺部手术等呼吸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治疗,由于医生全部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在治疗衔接上更为紧密,同时也能实现内、外科的互补。

在RICU,平均一张床位的设备投入大约需要二三十万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换来的是患者的康复希望。相似的还有支气管镜室,三间不大的操作室,几台小巧精密的仪器,总投入需要500多万元,然而在这里经由支气管镜开展的介入手术,不仅因其无创或微创让患者少受痛苦,更能大大减少患者就医成本,真正意义上为患者减负。

今年4月,科室又迎来了王利民与王洪州两位专家的加入,在保障RICU有序运行的同时,也再次提升科室综合诊疗能力。目前,属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RICU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暂设10张床位的RICU,将会让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呼吸系统危急重症的救治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科学城医院辖区范围不大,病员的重复性高。从建科开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每年都会组织4-6次健康教育讲座,对慢性病从治疗逐渐前延到进行预防和管控。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指导下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管理项目”,负责辖区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对社区慢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丰富经验,受到患者和辖区群众的普遍欢迎,由此引导出的省级科研课题获得四川省科学城科技进步二等奖。

10年,又一个新的起点。从呼吸内科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个不断奋进、砥砺前行的集体将为更多患者送去健康和希望。(邓昊 朱捷 文/图)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32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