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本期讲古兵器-弓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
一把好弓的出世
起码要制作两年时间
据权威资料指出
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为主
这六种材料最为重要
先在冬天剖析弓干
然后在春天治角、夏天治筋
秋天将各种材料组合起来
等到次年寒冬
再把弓臂置于弓匣之内定型
最后到了严冬极寒之时
还要修表塑形
整个时间线之所以这么长
是因为制作弓箭的每部分材料
都要在一年中长势最好的时候收集
然后按照气候冷暖的变化完成相应步骤
虽然工序繁杂
但一位名叫杨福喜的老人
却仍然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复合弓
他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还是百年老店“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
家里的弓箭可谓不计其数
最老的一张弓足足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不久前
杨福喜收到了国际射箭
和弓箭狩猎贸易展览会的邀请函
到时候
他要带着一张全新复合弓参加展览
杨福喜为此准备已久
他的愿望
就是让中国复合弓走向世界
中国是最早发明并使用弓箭的国家
石箭镞出土于山西朔州
至今已有两万八千年的历史
从原始社会的单体弓
到商代的合体弓
再到春秋战国后不断发展而来的复合弓
所以
弓箭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它之所以如此受到欢迎
主要得益于它可以远距离准确射伤目标
战士也因此不必以身犯险进行肉搏战
人们广泛认为
这是冷兵器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发明
其中复合弓用途相对广泛
复合弓的全称是筋角复合弓
其弓臂由两种以上不同弹性的材料复合而成
因此拥有惊人的拉力和射程
据《考工记》记载
复合弓的手执握处叫“弣”,两端称“箫”
箫上所箍的附件为“弭”
弭上挂弦的沟槽是“彄”
而弣箫之间的弓体则是“渊”
这五部分组合起来
就是一把完整的复合弓
由于其杀伤力巨大
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中
复合弓一度雄霸战场两千多年
杨福喜十分重视按照古法还原复合弓
所以他必须严格对待每一个步骤
在整个弓箭选材中
角的挑选尤为重要
因为角的韧性不仅能加快射箭速度
还能增强杀伤力
所以牛角的宽、厚、长等方面也有着严格的标准
而弓胎作为一把弓的支架和载体
它的打磨也是重中之重
一不小心就会偏离规格
导致前面所有努力前功尽弃
所以打磨弓胎尽量要让老手进行
杨福喜在打磨时没有任何参照物
全凭多年的经验
自己衡量打磨程度是否得当
整张弓的厚度不能完全一致
必须有薄有厚
否则弓箭弹性将会受到局限
形状外观也不尽人意
打磨好牛角与弓胎后
杨福喜就要进行第二步工作了
先用特制胶把两者粘合在一起
然后再用绳子紧紧捆绑防止变形
虽然这个步骤看起来简单
但操作起来却很考验耐心和技术
与打磨弓胎一样
捆绑也是个精细活
不管是力度还是手法都大有讲究
除此以外
前面提到的“筋、胶、丝、漆”也不容马虎
因为筋决定箭的杀伤力
胶用来黏合牛角和弓胎
丝线用来缠固弓身
漆能够抵御霜露对弓箭的损害
所以全部材料都得精心挑选
但千万别以为弓体成形就完事了
杨福喜还得在弓身上描画出特定的精美图案
而他传承的“聚元号”之所以出名
也是因为先人的绘画技术了得
原来在古时候
达官显贵不仅用弓箭杀敌狩猎
还会把外表精美的弓箭挂在墙上当装饰品
描绘图案后
杨福喜终于可以将弓箭绑在凳子上风干定型了
在此之后
他还必须不断调试矫正
按照传统习惯
弓箭必须在工匠手中达到最好的射击效果
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三个月后
杨福喜终于可以拿着这把弓箭
来到向往已久的展览会
在这里
复合弓大放异彩
众多弓箭爱好者为之深深着迷
杨福喜也总算了却一桩心愿
除了他这样的传统艺人外
一些骑射爱好者
也在各自领域默默传承弓箭文化
陈良是“中国传统骑射第一人”
他在2013年成功复原了“养由基射柳之术”
而这正是骑射爱好者的终极目标
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
“楚有养有基者 善射 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百发百中”
实际上
这也是成语“百发百中”的由来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养由基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将领
他能在百步之外射穿做了标记的柳叶
因此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
骑射深受各方政权重视
赵武灵王甚至还将骑射定为国策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仍以战车和步兵为主
但与赵国相邻的匈奴
却已经拥有初具规模的骑兵
赵武灵王受到影响
因此大型推广胡服骑射
骑兵地位也由此提高
一直到汉代才终于被发扬光大
汉初时期
统治者就已经在中央和地方设立马政机构
主要用于管理马匹饲养以备军需
汉文帝时期正式颁布“马复令”
每户人家养一匹马
就能免除三个人的徭役
到了汉景帝时期
国家更是大力投入饲养马匹30余万
这一连串改革
不仅满足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用马需求
而且还为后世的骑射文化奠定了基础
陈良对骑射文化深深着迷
因此
不惜自费在北京郊区租下农户的塑料大棚
并将其改造成临时训练场
他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让骑射爱好者有地可去
虽然一再亏本
但陈良却迟迟不愿意放弃
因为他深知推广骑射文化的不易
正如历史上的骑射在推行期也并非一帆风顺
如果说汉唐是骑射的鼎盛时代
那么宋朝就是骑射的低谷期
由于缺兵少马
北宋甚至连一支骑兵部队都没有
与此同时的蒙古骑兵
已凭借着战马和弓箭脱颖而出
在东方横扫南宋西夏
在西方打败了花剌子模
就连俄罗斯和西方联军也一度受其压制
但好在宋朝并未完全放弃骑射
尽管该朝代以重文轻武著称
可是在宋神宗时期
步射 马射 弩射却依然是考核士卒的武艺标准
到了元朝更是以骑射立国
清朝也将骑射视作立国之本
因此陈良对惨淡的现状并不灰心
他相信骑士总有一天会继续发扬光大
尽管时代沧桑巨变
但骑射文化的魅力却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