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忘开增氧机致全塘加州鲈翻肚死亡!增氧机使用两大误区,很多人都犯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5:58:4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123    评论:0
导读

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很多养殖户对增氧机的使用以及池塘溶氧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在以前的很多文章包括教科书中都提到过这样的一个数据:传统鱼池(平均鱼载量500斤/亩)的溶氧收入中,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占90.3%;支出中,水呼吸、

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很多养殖户对增氧机的使用以及池塘溶氧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在以前的很多文章包括教科书中都提到过这样的一个数据:传统鱼池(平均鱼载量500斤/亩)的溶氧收入中,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占90.3%;支出中,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分别占总耗氧量的72.9%、16.1%和0.6%。(上述数据摘自:王武. 鱼类增养殖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3-76)

而在最新的实验中,发现:在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平均载鱼量为2000斤/亩)的溶氧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和增氧机增氧量分别占总溶氧来源的44.7%和42.3%; 在溶氧的支出中, 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45.9%、45.0%和9.1%。(上述数据摘自:龚望宝, 余德光, 王广军,等. 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收支平衡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37(2):208-216.)

看上面的数据,鱼载量2000斤/亩的鱼塘与500斤/亩的鱼塘,溶氧的来源与支出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在高密度养殖塘,增氧机增氧作用接近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为溶氧主要来源;鱼类呼吸耗氧比例上升,与水呼吸耗氧比例相当,为主要的耗氧因子;底泥呼吸耗氧比例亦有所增加。

所以,在国内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池塘溶氧主要来源于机械设备增氧,而不是池塘藻类增氧,由生态增氧转为机械增氧。因此,高密度养殖,必须要求增氧设备高效可靠。

因为电费原因,有不少养殖户不看到鱼浮头就不开增氧机。然而,通过鱼是否浮头来选择增氧机的开启,是非常不靠谱的养殖管理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下面这张表,不同鱼的浮头临界点不一样,大部分品种在溶氧低于1.5mg/L时就会浮头,而鱼类生长的适宜溶氧范围在4mg/l以上。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当你发现鱼类浮头,实际上鱼已经长时间处于4mg/L以下很长时间了,鱼塘长时间溶氧偏低,而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耗料、光吃不长或者经常不爱吃料,鱼也长得慢。显而易见的,养殖成本肯定偏高。

鱼浮头就像人煤气中毒一样,即使抢救过来了,身体也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恢复。而且就算不浮头,只要溶解氧稍低些,鱼吃食较差,即使吃了也消化不良,既浪费饲料,对鱼虾健康也是个威胁。养殖普通鱼类(鲤、草、鲢、鳙等)水体溶氧低于2mg/L就算是缺氧。

水体溶解氧足够时(根据载鱼量,一般为4mg/L以上)不能开增氧机,尤其是傍晚,这样不但可以省电,也可减少溶解氧逸失。

晴天中午,水体上层溶解氧含量会超过饱和值,达到近20mg/L,此时开动增氧机可以把上层高溶氧水与中下层水混合,增加水体整体含氧量,并有效改善水质和底质。

很多养殖户的鱼塘,不只是有叶轮式增氧机,可能还配有水车、涌浪机等,那么这些机器如何合理搭配使用呢?

涌浪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小时,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

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

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关键词: 水车式增氧机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43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