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它是白话文小说的开端,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丨日签(封建礼制吃人的本质的作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6:21:1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555    评论:0
导读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发了一篇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基础。就思想性来说,《狂人日记》中的启蒙主题和批判,还有“救救孩子”这样的声音,发人深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刊发了一篇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基础。就思想性来说,《狂人日记》中的启蒙主题和批判,还有“救救孩子”这样的声音,发人深省。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体现了他深刻的忏悔意识。

在写满“仁义道德”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字缝里,鲁迅看见了“吃人”两个字。《狂人日记》全文约4700字。其中24处提到“吃人”,5处提到“吃我”。鲁迅通过对旧中国的长期观察,揭露了“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的社会病态,并在文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反思比单纯的文化批判更进一层,不仅解剖别人,也深刻解剖自己,榨出了自己的皮袍下藏着的“小”。这个“原罪”,人人有份。

文学家茅盾曾评价《狂人日记》:“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到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几十年后,余华莫言等作家依然能从中得到收获。

 
关键词: 日小说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467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