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2019年MEA获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6:29:5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220    评论:0
导读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来自BHGE的新型MAX-LOCK堵漏材料,获得了2019 MEA最佳钻井液/增产技术奖。 编译 | 影子 贝克休斯的MAX-LOCK堵漏材料(LCM)是一种氧化镁基材料,旨在减轻各种程度的漏失问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来自BHGE的新型MAX-LOCK堵漏材料,获得了2019 MEA最佳钻井液/增产技术奖。

编译 | 影子

贝克休斯的MAX-LOCK堵漏材料(LCM)是一种氧化镁基材料,旨在减轻各种程度的漏失问题。这种材料在洞穴性地层的封堵和弃置作业,以及保持持续套管压力方面尤其有效。它是一种高强度、酸溶性体系,可在常规温度环境中使用,并替代传统的水泥塞。该体系可耐水基/油基泥浆污染。

漏失是引起钻探作业产生非生产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桥堵剂材料通常只能用于处理渗流和部分漏失问题,但这些系统一般都无法处理严重或完全漏失事故。而由于增加泵压很有可能会导致漏失更加严重,因此想用通过调高常规桥堵剂浓度而抑制极端漏失往往难度很大。使用水泥塞也是处理漏失的常见方法,但在处理严重漏失时使用水泥塞,却容易引起NPT增大、难以实现预期触变流体性能以及水泥粘合性差等问题。

MAX-LOCK可以实现缓释,并密封相当于常规堵漏材料几倍的多个通路,这可以避免固井作业所需的停机时间,并且其触变性能可以使其密封那些水泥无法达到的漏失区域。

MAX-LOCK LCM目前已经在BHGE钻井液生物测定计划中进行了评估。美国EPA钻井液毒性测试显示,在通用的#7泥浆体系中加入5磅/桶的MAX-LOCK LCM所产生的毒性极小。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产品规格

01. 技术优势

触变剪切稀释凝胶;

可自主定制释放时间;

快速部署,易于布置(单趟);

在释放之前减轻流经区域漏失;

抗压强度高;

强化漏失区域,以满足钻井要求;

可安全用于生产区域;

可用作封隔塞,防止气体运移;

酸溶解度达到90%+。

02. 案例研究

目前中东运营商面临的其中一个较大挑战是在油田碳酸盐岩井段(气顶)钻探8 1/2-in.井眼时如何降低环空漏失,麻烦的是漏失区域由各种裂缝通道网络连接而成。

通常情况下,现场人员会泵入一系列堵漏剂来降低漏失。如果持续漏失,则采用注水泥塞、侧钻或下封隔器等方法来阻止损失,但这些方法成本高昂且耗时较久。

虽然上述方法可以减缓这种漏失,但邻井数据显示,一旦恢复钻井、堵漏剂漏失掉或者开始侧钻,持续漏失的可能性很高。

贝克休斯设计了一种称为MAX-LOCK™的堵漏材料,专门用于处理碳酸盐岩地层的这种裂缝。MAX-LOCK堵漏剂可以穿过裂缝挤入地层孔隙中,填充漏失区域中裂缝网的其他孔洞,因为一旦恢复钻探,可能仍然会钻遇这些孔洞。处理剂所具有的触变性能够在挤入裂缝后阻止进一步漏失。

一旦MAX-LOCK 堵漏剂“凝结”完毕,它就能保持一定抗压强度将漏失区域与井筒隔离开来,防止在恢复钻井后漏失区再次发生循环漏失。MAX-LOCK堵漏剂还具有酸溶性,可在完井阶段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渗透压裂带的储层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可以用密度为10.7 ppg 碳酸钙加重KCl聚合物钻井液钻取这一井段。

钻井进度按照计划持续钻进,直到在5207英尺(1587米)的深度发现循环钻井液全部漏失。立即采取措施,保持气顶的静水压力水头,避免出现任何井控问题。在制备堵漏剂的同时,以60桶/小时的速度向环空中连续泵送密度为12.5 ppg泥浆帽。

当MAX-LOCK处理剂调配到平台时,已经泵入了三种常规堵漏剂。第三种常规堵漏剂帮助将漏失率从“完全漏失”降低到部分返回。

石油圈原创,石油圈公众号:oilsns

- END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石油圈,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 010-65367827,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

 
关键词: 快速堵漏剂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473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