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读研打游戏的那段时光,身价55亿的张旭豪总会觉得梦幻。
那时候,他经常和室友打游戏打到“天昏地暗”,一上头难免会错过饭点。等到他们察觉到饥肠辘辘时,学校食堂早就关门了。打电话给餐馆,要么打不通要么店家不送,无奈下他们只能啃些面包和零食。
张旭豪心有不甘,什么时候才能随时随地在网上订外卖呢?
他灵光一闪,干脆自己做外卖业务!他找来几个联合创始人,东拼西凑了10万块钱,一起创办了“饿了么”外卖服务平台!
项目刚启动时,他们几个“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给别人送饭,张旭豪甚至为此放弃了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的机会。
而10年后,张旭豪以665亿的价格,成功把饿了么卖给阿里!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商界大佬。
创业的魅力,大概便是如此。
饿了么的逆袭是一路刀光剑影,和对手斗,和巨头斗,和资本斗,和自己斗。
当时,送外卖的竞争对手不止一家。交大校友创办的“小叶子外卖”不仅注册资本多达100万,送外卖的装备还好。他们经常贴钱和餐馆合作,免费给订餐用户送可乐雪碧。实力碾压之下,饿了么被打得溃不成军。
张旭豪团队只能被迫求变。他们花了半年时间,开发出一套网络餐饮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上,餐馆可以接单、管理菜单、分析数据,运作效率得到恐怖提升。
这种商业模式上的颠覆才是最具备杀伤性的武器。饿了么凭借这套订单系统,改变了外卖行业盈利模式,甩开对手们几十条街。
很快,饿了么便拿到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的A轮100万美元融资。有了基金大佬牵头,经纬中国、红杉资本等资本也陆续入局。饿了么一举成为外卖界的独角兽!
普通对手早已入不了张旭豪的“法眼”,带着美团入场的王兴却是一大威胁。由于自带流量和资金,“装备精良”的美团从杀入外卖战场那一刻起,就在逼着饿了么拼命向前跑。
张旭豪一边融资,一边疯狂抢占市场。到2014年底,饿了么布局的城市已超200个!“跨界打劫高手”王兴是个狠人,张旭豪只能比他更狠才能让饿了么活下去。
2017年8月,张旭豪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以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度外卖!并获得了阿里系的全面支持。虽不知是好是坏,但自此外卖战场上,只剩下饿了么和美团两个声音。
两家为了抢夺市场拼出了真火,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那段时间,张旭豪每天都在巨大的融资压力下醒来。他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耗下去,饿了么和美团只会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深思熟虑后,张旭豪放下“枪杆”,将饿了么以66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阿里,10年创业正式落下帷幕。2019年10月28日,张旭豪荣登胡润富豪榜,以55亿元的总资产排在第747名。
不只是张旭豪,许多人创业都来自于一次偶然。看见一个机会,发现一个有潜力的行业,联合几个创始人就一股脑钻了进去。
这样的创业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凭借着一腔激情,很快就能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但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发现项目规模达到瓶颈,任凭你如何改变,也无法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和影响力。
项目虽然赚钱,但不一定值钱。很多老板努力挣钱,却没有努力构建能持续挣钱的商业壁垒,一旦度过红利期,或遭遇巨头“搅局”,硬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拍死”在沙滩上。
缺乏高竞争力的产品,欠缺颠覆性的商业模式,缺少足够雄厚的资金,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家正在面临也必须去解决的问题。
饿了么一举颠覆外卖行业的盈利模式,成功取得先机。而你所处的行业,所经营的项目,机遇在哪里?
以明德资本生态圈辅导的企业东经科技为例。这家企业从前是做传统纸质包装的,经营缓慢,利润微薄,想扩大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东经科技抓住了产业互联网风口进行产业转型,凭借“纸包装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不仅在6月完成B+轮2.5亿元融资,还在2021“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上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二等奖!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做强做大的可能性。不论是自我求变,还是请专家团队辅导把脉,只要在产品、商业模式上构建出护城河,都堪称是一次质变。
祝你的企业能一直值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