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我所能,不计报酬……”,洪亮稚嫩的童声从株洲市三门镇月福村的传出。在村委会活动室里,有32名小孩,年龄最大的12岁(6年级),最小的在上幼儿园,如此大的年龄差距为什么能组成一个班集体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
想让你坚强一点,又怕你太早坚强
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程”,在小杰刚满月,父亲就离开株洲,前往深圳打工。自此,父子两人一年见一面都是奢侈。小杰在姑姑与姑父的养育下慢慢长大。
池塘的水涨了又退,门前的老树落叶又抽芽,墙上的奖状贴了一张又一张,一晃就过了9年时光。他心中,爸爸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连对姑父都比爸爸更亲近一些。如果有人在他面前提到“爸爸”这个词,小杰都会有一阵令人心疼的沉默。
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小杰却早已尝遍孤独的滋味。有时小杰在学校受了委屈也不敢讲,只因没人替自己出头。小杰一直相信爸爸说的“你把这篇课文背熟我就回来”,一本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依然没等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郑建宇:希望爸妈早点回来
在月福村小学旁,有一排砖房,11岁的郑建宇就住在这。本来郑建宇是随爸妈在三门镇实验小学读书,但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外出去厦门务工,将小建宇托付给70多岁的爷爷郑仁义,爷爷把小建宇带到月福村小学就读。
爷俩的房间面积不到五十平方,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是房里仅有的摆设。每天一放学,郑建宇就在这里写作业。然后,收拾好桌子,铺上桌布,开始吃饭。
去年8月,郑建宇特别开心。妈妈从厦门赶回来,接他到厦门玩。坐在火车上,小建宇总是笑个不停。这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小男孩,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在厦门的日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小建宇感觉特别温馨。“从出生到现在,这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
小建宇的爸爸在厦门做保安,妈妈在工厂做工人,收入不高。但为了儿子,他们尽其所能。休息日,他们带着建宇,到鼓浪屿冲浪,到公园里游玩,到大型超市购物,让小建宇大开眼界。
暑假很快过去,快乐时光总是短暂。“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那天,小建宇躺在爸爸的怀里问。爸爸说,不要多久,等赚够钱就回去。火车开动时,小建宇从窗口看到挥手的爸爸妈妈,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曾健杰:我是孤独的小鸟
今年春节,是曾健杰和爸爸妈妈一年中唯一的团聚时光。“奶奶告诉我,从出生到现在,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半年。”12岁的曾健杰说,有些时候,爸爸妈妈的模样都有点记不清了,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小鸟……
记者去六年级采访,曾健杰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暑假有很长时间,你为什么不去爸爸妈妈那里呢?”当记者问他时,曾健杰显得有些忧郁。“小时候,我经常吵着要去看爸爸妈妈。可是后来,我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在外面赚钱很辛苦。如果我去了,要花掉他们很多钱。”多么懂事的孩子。
12年来,曾健杰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人开玩笑说,曾健杰成了爷爷的儿子。70多岁的爷爷奶奶除了照顾曾健杰外,还种植了近20亩水稻。暑假里,帮助爷爷奶奶收割水稻成了曾健杰的“主要工作”。烈日下,曾健杰每天都要到农田里忙活。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他稚嫩的脸上,豆大的汗珠满身都是。“爷爷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种田,我要帮助他们,减轻他们的负担。”曾健杰从不叫累,自己能够做的,他会主动去做。
一个人的时候,曾健杰总是感到很孤独。有很多话想和爸爸妈妈说,可是总没机会。他知道,打长途电话,需要很多电话费。
株洲发布 实习记者/杨帆
编辑/清浅
投稿邮箱:4496850@qq.com
新闻热线:0731-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株洲发布”文章,请注明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