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名满天下,吸引了众多游人骚客,我也多次成为熙攘的游人中的一个。但我也听说绍兴人常将东湖比西湖,甚至有日本旅游机构交通公社,曾在同时游历过杭州西湖与绍兴东湖的日本游客中作过问卷调查,对东湖的印象超过西湖。此说无以考证,但勾起我的好奇心,一直想到绍兴的东湖一看。这次应邀到浙江参加活动,寻得一个机会,抽出半天时间,专门去看了绍兴东湖,才知绍兴人确有自豪的资本。
东湖,在绍兴城东。刚一入园,便见满目秋色,亭台傍山,揽月依水(视野中的小桥名揽月桥)。
 过了揽月桥,见一小门,门楣篆书,两侧对联:崖壁千寻此是大斧劈画法,渔舫一叶犹如小桃园图中。非常写实的描画出绍兴东湖的特点。
据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驻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此山盛产青石,自汉代时,人们就在这里凿山取石。隋朝时,越国公杨素为修筑越城,大举开山取石,遗留下一个奇特的石宕,人称之“千年鬼斧神凿,宛如天开”。1896年,做过知府的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濬宣,相中箬山半壁残山剩水,筹集银洋,在箬山北麓,沿古运河筑堤二百余丈,并在堤之北侧砌墙植树。他借助桃花源记的意境,利用采石形成的峭壁、石洞、水塘,巧妙地营建楼台亭榭,垒叠假山,构布小桥,使废石宕化身园林艺术精品。
陶社,为纪念陶成章而建。
长廊几与山体平行,千变万化的窗棂使这条长廊变得生动,山水廊相映成趣,让人感佩中国园艺文化的精妙。
仙桃洞。洞口有对联一副:
洞五千尺不见底
桃三千年一开花
霞川桥。小桥虽简,但别有意趣。为何叫霞川桥呢?原来,这个小桥有三桥洞,两桥墩,晚霞映照下,三条水流恰成一“川”字,故名霞川桥。桥墩有对联云: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
东湖靠近尽头地方有水上戏台,常有演员献唱。
半城书店。墙壁上写的是“我在半城,等风,也等你”。够小知,够小清新,但不知有几许人在这里看书!年轻人约会倒是好去处。哦,对了,人家本就是这个意思,“等风,也等你”,重点是等你!
如果说西湖乃天造地设,美景天成,绍兴东湖则是巧夺天工,化腐朽为神奇。如果说西湖是一幅柔美的山水画长卷,绍兴东湖就是一座精巧的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