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两年 退伍回家英雄时代辈出,尤其是在一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在这种时刻,能够先老百姓站出来,举起争取生存和尊严的英雄,往往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也称之为“先驱”。他们需要在老百姓前途未卜的时刻毅然决然站出来,用巨大的勇气和力量鼓励老百姓,让普通人也能够加入到他所做的事情之中,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轰轰烈烈的抗战年代,就有无数位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先驱者站了出来,他们面对日寇的入侵和肆意屠杀,率先拿起了决心和勇气,用这些和日寇拼命,鼓舞老百姓也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去,正是这些英雄人物的鼓舞,才让中华大地上逐渐涌现出一支又一支的抗日队伍,在经过了漫长的抗争生涯之后,我们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将貌似强大的侵略者赶出了神州大地。而这些英雄的奉献和付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这一过程中,自然有很多英雄牺牲在日寇的手中,甚至他们的家人也一同牺牲在日寇的屠刀之下。而王凤阁将军就是其中一位,他四岁的孩子随着父亲一同牺牲,而他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让当时在现场围观的群众无一不动容。坚强无畏的孩子就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我们今天走进王凤阁的人生之中,去了解王凤阁到底是如何牺牲的?他四岁的孩子面对日军的屠刀,又做了什么呢?
王凤阁出生在一八九七年的东北通化小城,他的童年在安定的环境中长大,那个时候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苦,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压榨和剥削。而王凤阁出生在一个家境优渥的环境中,所以没有体会过饿肚子和受人压迫的痛苦,王凤阁父亲也算是一个地主,家里有很多田产和其他财产,但是王凤阁却没有因此养成骄奢淫逸的富家子弟的恶习。
王凤阁画像
这主要是得益于做老师的母亲,他们家也算是世代书香门第,对教育非常看重。母亲对王凤阁的教育不仅仅是在文化水平方面,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王凤阁来说,受母亲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明事理和知大义。在一九一二年的时候王凤阁就考入了通化中学。
而这个时候,王凤阁的阳刚之情就显露了出来,他更加热爱那些历史上的武将,期待能够成为他们的模样。所以就请求父母为他寻找一个教武术的老师,从那个时候起王凤阁就开始练习武术,逐渐锻炼出一副强健的体魄。拿我们的话来讲,王凤阁此时就开始朝着“能文能武”这个方向发展。
由于抱着能够成为报效祖国的武将这个梦想,在二五年的时候王凤阁就参军入伍,加入到了汤玉麟的部队之中,并且成为了一位武术教官。汤玉麟其实就是出身绿林,后来部队逐渐发展了起来,加上和张作霖生死之交的关系,队伍就在一日一日扩大,但实质上仍旧是军阀的性质,军阀之间相互争夺地盘以及尔虞我诈这些东西在汤玉麟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王凤阁在进入到汤玉麟的队伍中,就逐渐被卷入到了军阀之间的斗争,这斗争仅仅是为军阀之间争夺地盘而展开,不顾老百姓以及士兵的生命,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一小块地盘。入伍两年的王凤阁很快就对此感到厌烦,因为当时他报名参军的的初衷就是报效祖国,让社会安定。但是他发现这些军队只能够让社会更加混乱,所以王凤阁在入伍刚满两年的时间就毅然退伍。
王凤阁合照
退伍之后王凤阁就回到了老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一段时光是他人生中最为安定的一段时间,他能够陪伴父母,家里的财产也不用让他忙于生计。但是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这样的生活就被王凤阁主动结束了。或者说是被虎视眈眈的日寇被迫终止了。
时间很快就来到三一年,这一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在这件事情爆发之后,日寇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开始大肆入侵东北三省,仅仅一年的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被日军侵占。这主要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以及对日不抵抗的态度导致的,他那时候抱着用东北三省来换取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所以对日寇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导致日寇毫无压力就侵占了东北三省。
艰苦作战
对于蒋介石来说就是失去了东北三省,而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美好的家园。他们世代在这里生长,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日寇自从侵占了东三省之后,故乡早已不是过去的家,日寇在大街上肆意杀害老百姓,烧杀劫掠,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这激起了许多有志青年的不满和反抗。
这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虽然蒋介石没有行动,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东北三省老百姓已经开始了对日军的抗争。也就是在三一年起,在东北的局部抗战已经展开,他们自行组建队伍进行抗战,打击日寇。而王凤阁就是其中一位。
组建队伍王凤阁所在的通化早就被日本人控制,他亲眼目睹日本人的残酷暴力,他们的生命时常都要陷入危险之中,很有可能某天上街就会被日本人打死。虽然自己是富家子弟,但是他也不想做日本人统治下的富家子弟。虽然王凤阁打算再次参军入伍去抗日,但是他却失望地发现没有一支队伍是真正抗战的,所以王凤阁逐渐萌发了自己去拉一支队伍的想法。
日军剧照
想要拉起一支抗日的队伍,就必须有足够的军费支持,这样才能够拉起了足够的战士以及充足的物资保障,否则一切都是空口白话。王凤阁只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因为他需要母亲的帮助。母亲听了王凤阁的想法之后,非常开心,并且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
此后,母亲为了支持儿子抗战,变卖了家里的地产和部分房产,几乎是他们全家几代人的家当,母亲也知道儿子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英雄之路,也走上了一条凶险之路。如果儿子不走上这条道路,那么受到伤害的就是成千上百的老百姓。王凤阁自然也下定决心,表示誓死报效祖国,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老百姓的尊严。
王凤阁靠母亲变卖家产的这些钱,以及自己在通化红土崖地区的名号,逐渐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很快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前来投奔,他们这只队伍叫做“辽东民众义勇军”,随着日军的逐渐入侵以及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这只队伍之中,人数越来越多。
而此时东北的局势依旧复杂,别看日军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侵占了东北,但实际上兵力严重不足,加上他们的兵力也并不是所谓的“精锐部队”,而在这一年的时间中,自发组织起来参加抗战的队伍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人数到三二年的时候,已经高达五十万人,一时之间东北各地的抗战斗志和热情高涨,而王凤阁所组建的队伍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埋伏
王凤阁组建的这支队伍主要是一些工人以及老师组成的,此外王凤阁用各种方式取得了许多武器,这支队伍在组建后的第一天,王凤阁就向东北各地发出电告,表示这支队伍将驱除日寇,目标就是将日寇赶出东三省,还老百姓幸福安宁的生活,并且号召各地百姓加入到抗战队伍之中。在王凤阁的号召下,老百姓纷纷加入到队伍之中,很快一支万余人的队伍就组建了起来。
由于王凤阁本身能文能武,而核心骨干都是一些老师,这就在和日寇作战中能够采用很多战术,打起仗来也非常厉害,面对当时有许多老百姓害怕日军的心理,这支队伍和日军交手每次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不断战斗,这只队伍的实力越来越强劲,他们在王凤阁的带领下攻克了柳河等地,王凤阁在拿下柳河等地之后向全国民众发出电告,表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希望民众都能够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来。随后东北各地出现各种抗日力量,而王凤阁所带领的这支队伍被改编为十九路军。
艰难抗战之旅日本侵略者看着东北三省不断燃起的抗日情绪,以及民众自发组建的抗日队伍在不断打击他们,这导致东北三省的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东北三省,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就是成立所谓的伪满政权,试图利用满汉两个民族之间的纠葛让中华民族内部产生矛盾,这样便于他们坐收渔翁之利。而另一个办法就是派出大军打击抗日队伍。
军队
伪满政权虽然建立起来,但是效果却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那样,不论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都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不受日本人的驱使,所以他们在一起仍旧同仇敌忾,一起打击日寇。而另一方面,从三二年起二十万日伪军开始疯狂打击抗日力量,而王凤阁率领的队伍自然也是其打击对象。
从这个时候起,东北抗战就进入到了一种艰难的境地之中,由于日伪军大多都是职业军人加上经过长期专业训练,士兵的作战能力自然要比老百姓组建的队伍更强,加上他们烧杀抢掠老百姓的物资粮食,这就让日伪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补充,再加上如今日军为了稳固东北的局势,甚至派出了二十万日伪军。这就给王凤阁的队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战士就这样牺牲在白山黑水之间,此时王凤阁的队伍面临着巨大的抉择。
其实不光是王凤阁的这支队伍,整个东北抗战的队伍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破坏。日伪军带着充足的武器弹药加上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不断围剿他们的队伍。此时有人提出要带着队伍暂时逃回关内,暂避锋芒。等到日伪军攻势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再回到自己的故乡。此时王凤阁的队伍遭到了日军的全力进攻,甚至是飞机大炮的轰炸。
有人将这个想法告诉王凤阁的时候,王凤阁却坚决拒绝离开自己的故乡。他提出要抗日到底,哪怕是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发誓要和自己的故乡共存亡。这是这样的信念让他毅然决然重新打回通化,王凤阁的抗战理念和杨靖宇将不谋而合,他们不论遇到怎样艰难的境地,都要和自己的故乡,和这片白山黑水共存亡。这也是二人在后来能够成为生死之交的根本原因。
军队
王凤阁和杨靖宇两人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就相见恨晚。两人见面之后就一直交谈,谈论当今抗战的局势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对付日寇。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杨靖宇用猪肉炖粉条这样的大菜来招待他,并且在了解到王凤阁队伍缺乏物资的情况后,送了他很多有营养的食物,用来帮助他度过难关。而王凤阁送了他两把机枪。二人因为抗战走到了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两只队伍经常在一起合作,对日伪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自从在三二年王凤阁的队伍被组建,到三六年期间他们和日伪军进行了成千上百次战斗,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时期,在东北的冬天王凤阁他们是异常难熬的,寒冬就意味着缺乏食物和保暖,日本人为了打击这些抗日武装,将老百姓们都集中在一起,出入和控制受到了严格限制。这就导致老百姓无法给活跃在深山老林的武装力量提供物资和补给。他们的队伍每年不仅需要躲避敌人的追踪,而且需要在过冬之前囤积足够的补给。这也就是王凤阁队伍以及其他抗战队伍所面临的艰辛环境。
打回通化 惩奸除恶王凤阁在面临日军疯狂围剿的时候,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带着队伍回到了通化地区,此后一直活跃在通化地区附近。他们和兄弟部队一直在合作,联合起来打击附近地区的日寇。附近的日寇都知道王凤阁的大名,并且非常忌惮他。为了能够逮捕王凤阁,日寇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扫荡,此外还收罗了许多汉奸走狗,希望借助他们能够暴露出王凤阁的行踪,从而逮捕他。
通化市抗联纪念馆中的复原场景
这些汉奸走狗不仅仅为日本人服务,而且还总是鱼肉百姓,横行乡里,他们的存在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王凤阁知道此事后,便决定将队伍里武功高强的一些队员成立一个武工队,专门去替百姓打击这些汉奸走狗,还老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这个武工队在建立之后并且成功执行了多次锄奸任务,一方面让那些汉奸走狗都提心吊胆,同时也在老百姓的心里树立起了威望。
王凤阁一次前往通化城里打探消息,发现一个旧警察局的伪所长,此人之前无恶不作,如今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之后更是肆无忌惮,经常鱼肉百姓,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是也没人敢于反抗。而王凤阁的武工队就是要剪除这种汉奸走狗,于是王凤阁就开始计划消灭这个伪所长。很快一个具体的计划就被制定好,等待实施。
这次计划被制定在玉皇山庙会之上,这一天可以说是通化最为热闹的一天,而这次庙会也是一年才举办一次,所以十里八村的人都会参加。而伪所长自然也会在这一天参加,果然在这一天此人带着自己的小老婆参加庙会,庙会上人很多,防范就比较薄弱。而这天王凤阁带着已经伪装好的武工队也跟着伪所长来到了庙会之上,王凤阁瞅准机会直接对着正在人群中的伪所长开了几枪,几声枪响之后伪所长应声倒地,而群众听到枪声之后立刻四散而逃,王凤阁立即上前查看,发现此人已经断气,之后他才带领武工队离开。
日军报纸上的照片
很快武工队击毙伪所长的消息就传播开来,在这次事件结束之后隔三差五就有汉奸走狗被杀,这些都是武工队做的。这些事情让汉奸走狗都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而老百姓都对此欢呼雀跃,津津乐道。王凤阁以及和武工队的名号在这里非常响亮。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王凤阁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并且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和自己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小金子。小金子一出生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日本人和汉奸走狗为了抓住王凤阁,不惜使用一些下三滥手段,从他的家人下手。所以没有办法,王凤阁只能够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一起在密林之间生活,时常需要躲避日军的扫荡和追踪。
所以小金子从出生到牺牲的时候,一直都过着动荡和随时躲避追踪的日子,而食物就是一些粗糙不堪的东西。可以说因为战乱,因为日寇让他失去了幸福的童年以及宝贵的生命。虽然王凤阁以及武工队名声在外,但是日军也加大了搜寻的力度,开出了高额的报酬。
这些诱惑非常诱人,加上王凤阁他们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于是队伍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叛徒,他们为了黄金不惜出卖王凤阁藏身之地,导致王凤阁一家人最终被日军逮捕,日军逮捕王凤阁一家人当天,贴出了告示,称他为“土匪头目”。老百姓知道王凤阁一家人被逮捕之后,都非常生气也很难过。他们是没有办法在守卫森严的日军中救出他们一家的。
王凤阁就义地点
英雄被杀王凤阁被逮捕之后,日军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威胁他,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交代出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的藏身地以及食物补给是如何来的一些秘密,期间还派出了各种汉奸对其进行诱降,但是王凤阁对这些诱惑和严刑拷打都是一言不发,表示对待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他是不会出卖的!
后来日军又将心思花费到王凤阁的家人身上,此时小金子年仅只有四岁,面对日军给他各种好吃的东西以及玩具,他却表示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人的东西!年仅只有四岁的小金子能够说出如此有骨气的话,可见王凤阁平时对小金子的教育有多好,那些活了半辈子的汉奸走狗都没有孩童有骨气,小金子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就是巨大的讽刺。
日寇看到即便抓住了他们一家人,也不会获取任何有用的线索,于是他们决定要杀害这一家人。伪军也敲锣打鼓喊各家各户都要前来围观,老百姓们能够看到日军为了任务能够顺利执行动用了一个车队,车队的前两辆车上都装满了士兵和武器,第三辆车押送王凤阁,而第四辆车就押送英雄的妻子和小金子。这天王凤阁知道他们一家人即将踏上死亡之路,便昂首挺胸,看到路边的群众他淡淡的笑着,而小金子在母亲的照顾下也没有露出任何恐惧。
王凤阁孩子
很快日寇就开始执行了此次任务,他们要求王凤阁跪下,但是王凤阁表示誓死不肯跪他们,要求站着赴死。随后王凤阁被杀害,而此时的小金子看到父亲被杀害已经泪流满面,而穷凶极恶的日寇根本没有停手,几枪之后小金子这才停止了哭声,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土地之上,牺牲的时候年仅四岁。英雄虽然倒下了,但是民族的脊梁却永远不会倒下,英雄的人民不会因此停止反抗,他们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将日寇赶出这片土地。
视频链接:散尽家产一心抗日,37岁被俘身亡5岁幼子彰显民族气节,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