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厦,崛地而起,伫立闹市,一览繁华,450米的高楼撑起南京城天际线,这里是紫峰大厦;
闹市中一处幽静,现代建筑旁夹杂浓浓古韵,红墙青瓦白窗,绿树环绕,鸟语花香,这里是鼓楼公园;
坐落城北长江之滨,狮子山上,隐约在金陵晨曦暮霭之间,这里是阅江楼……
作为南京主城八区之一,鼓楼区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山峦环绕,山、水、城、林浑然一体;秦淮河、金川河穿境而流,清凉山、狮子山、幕府山雄踞其中,明城墙傍山环绕。
十年磨剑,鼓楼区充分挖掘和用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留住鼓楼的根脉与记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提升鼓楼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奋力打造中心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2021年,鼓楼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6亿元,以不到全市1%的占地面积贡献了近12%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前列,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十大活力城区”。
鼓楼区委书记刘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鼓楼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提升主城区内众多“先天不足”的老旧小区品质是关乎民生幸福的大事。
近年来,鼓楼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房治理,让辖区群众“安居更宜居”。
中央门街道新门口21号院是“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市级示范点”,荣誉背后,是新门口社区对社区治理发展之路的成功探索。
王卫平
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
新门口社区的名字里有一个“新”,但是它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社区。近几年来,我们新门口社区所有的老旧小区都完成了出新改造,动员小区的居民做小区治理的“热心人” “参与者”,使小区的环境、秩序以及人文逐年提高。
今年5月,在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北路4号小区里,原先的C级危房被一栋崭新的二层楼房替代,历经8年的“翻建之路”终于完工。
殷位栋
鼓楼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局长
虎踞北路4号危房的改造作为南京市首个由产权人自筹资金翻建的项目,今年5月份已正式交付,今年我们还将对14个老旧小区近万户居民房屋实施改造,对近40栋危房实施治理。
该项目通过政府补贴、产权人自筹部分资金的方式,“政策护航+政府引导+居民自治”多点发力,遵循“原址、原高度、原面积”的原则,探索出“就地翻建危房治理模式”的鼓楼路径,开创了全市危房治理的先河。
增进“一老一小”群体福祉
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事关“一老一小”群体福祉,事关高质量发展成色。
鼓楼区现有60岁以上常住老龄人口22.4万、占比23.86%,全区共有住宅小区1095个,物业企业200家,2021年底已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有形全覆盖。
今年来,以实施“一区一特色”改革为契机,鼓楼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服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积极探索项目统筹、综合平衡的“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完善“区、街、社、企、户”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物业企业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为小区老人及时有效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适配服务,让养老服务精准入户。
截至目前,鼓楼区已在试点小区开展专业照护、助餐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智能服务、家庭支持、养老顾问、精神文化等8大类22小类养老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在养老新赛道上,不断深入探索既满足老年人需求又能平衡物业企业良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樊宗洋
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
现在13个街道,覆盖了27个物业小区,我们准备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再复制推广,在全区的120个社区,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物业+养老”的服务中心。
优化布局
释放更广发展空间
鼓楼区作为南京主城区,长期以来面临空间资源紧缺等问题。
发力总部经济,打造竖起来的“空中开发区”,向“天空”要产值,是破解中心城区空间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强力“筑巢引凤”的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创新的龙头和潜力股落户鼓楼。
2021年,博西家电中国新总部大楼落地鼓楼创新广场,是南京市首家、江苏省首批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
博西家电中国新总部大楼启用,标志着高新园区建设跨上了新台阶,滨江总部经济带打造取得了新突破,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体现了全球头部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对江苏、南京投资环境的高度认可。
唐善达
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除了提供支持,鼓楼区政府还持续加强政策协调、不断完善机制,这令我们受益颇多。同时,这也形成了强大的动力,让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并解决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挑战,确保博西家电在中国长期、健康和稳健地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消费者家居生活品质的目标。
翁再宁
南京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书记
我们引进和培育了字节跳动、博西家电、亚信科技、全信传输等总部企业和软件百强企业 初步形成了以软件信息服务为主导、医疗大健康为未来培育方向、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为支撑的“112”产业体系。
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鼓楼滨江风光带,南起涵碧楼,北至五马渡,全长约12.2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鼓楼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先后完成三汊河入江口生态修复、长江大桥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等7个修复项目,新建江滩绿地10万余平方米,已彻底改变人们对“老下关”“老码头”的破落印象,正在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南京最美“外滩”。
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的工作要求,推动渔民退捕上岸;
大力建设“涵碧楼-五马渡”全线智能视频系统,开展无人机自动巡航和摄像头视频捕捉,通过AI识别实现非法捕捞报警、危险区域安全提醒、汛期水位提示等功能;
打造长江江豚保护监测站和全国首个江豚邮局,积极建设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增殖放流站和江豚观察点……
经过不懈努力,长江下关滨江段水生生物种群得到了显著恢复,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到“长江的微笑”——长江江豚活动的美好画面,下关滨江也成为长江干流中下游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最美江豚观赏地之一。
惠宏
南京市下关滨江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四级调研员
伴随着岸线清退,沿江的视野逐步打开,水中“消失”多年的江豚回来了。岸上 12.2公里滨江岸线,重现鸟语花香、绿地公园、亲水步道、景观雕塑接连布局,腹地、落后产能相继退出,升级后的产业涌入下关滨江。
奋进新征程,作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十年来,“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下一步,鼓楼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保护老城、提升河西、振兴滨江、改造铁北,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先行区建设,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精细保护建设山麓、水畔、墙脚、路边,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传承弘扬“三服务”优良传统,让群众办事更为便利,全力开创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建设新局面。
鼓楼区委书记刘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开年以来,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做好战疫情、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宁各项工作,坚决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
撰稿:侯轩 制图:陈子嘉 夏庆涛
编辑:刘清凝
执行主编:冯薇 主编:王辉
部分图片来源:鼓楼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