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贺定圆(产业互联网从业者)
本文主要介绍社区团购与现有同城零售主流平台的区别,简要介绍其模式的特点,并简要分析了美团、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侧重社区团购,对现状和可能的破局进行分析。
社区团购用户端,绿色部分的不同流程
在盒马APP下单,会配送上门,时间在30~1小时内,满足用户的即时性诉求,以及对商品的较好品质诉求。
社区团购与之对比,用户只能在第二天下午才能自提,即时性较差,且商品质量远不及前者,这是非常明显的体感区别,所以也基本划分开了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但两者之间其实也存在一部分中间的交集用户,只不过群体比例不会太大。
盒马的“前店后仓”的模式,如果承租面积在5000平米左右时,可能会拿出2000平米作为前端门店,供用户到店购物体验+堂吃,剩余的3000平米,可能分成几部分,比如至少一大半米做仓储(很多商品,不在前店展示,仅在app上展示),一小部分面积用来做分拣、打包、配送取货等作业区,剩余一部分面积供运营办公使用。
社区团购的团长门店模式,往往只能在数十平米有限的门店内,拿出来十来平米做商品的临时存放。团长的门店属于服务站,再上一级则是城市仓(网格仓),通常只做仓储物流的中转服务,所以坪效会非常高,大部分商品都是短周期内快速流转。
1.2、与美团外卖、饿了么有什么不同外卖平台,本身并不控货,专注于做商品的撮合服务,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发红包、优惠券及促销活动,尽量多的引诱用户下单购买商品,平台通过众包的外卖配送员完成最后一公里上门配送。外卖平台的优势和价值很明显:满足用户的即时性需求(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想要的商品要马上收到)。如果一个小时内送不到,用户的此类需求就不是即时性需求,往往能够忍受当日达、次日达,甚至多日达。所以,外卖平台不仅需要配送快,还需要在用户的收货地址周边,尽量多的接入海量商品,丰富商品池。
社区团购与之对比,最大的劣势反而是即时性差,商品丰富度低。但极具性价比的团购价,却是其最大优势,只不过还需付出代价的自提,且自提的时间往往受限于商品的品类、库存、销量不多,配送至门店的时间也并不固定,且可选的商品SKU数量往往只有几十种。
电商平台的超市,往往是重资产模式,如JD超市属“自建供应链”的城市仓模式,天猫超市虽类似,但商品的所有权归供应商,走的是代销模式,供应商需将商品利用菜鸟物流体系及伙伴的能力配送至猫超的各个区域仓和城市仓,两者共同点:将商品尽量的靠近用户所在城市,以缩短配送时长。该模式和盒马模式相比,后者的优势在于前置仓更靠近用户所在社区,所以配送时长更接近即时性。
2、社区团购的核心价值以上可以看到,不管是盒马app还是美团外卖,或天猫超市的在线买菜,最后一公里都属于配送员点对点完成上门,包含了较重的上楼妥投的人工环节,这直接带来了配送成本的被动提升,而社区团购模式通过引入团长和预售制,给传统生鲜零售领域带来了三大冲击:
(1)低流量成本首先,传统线上的流量越来越贵,线上的品牌商投入营销成本可高达15%~20%以上,而不凡网红的线下门店,在用户新鲜感周期褪去后,到店的流量成本也会爬升。
作为对比,社区团长自带小区门店优势和熟人流量,平台通过引入“团长”,只需要付出10%的返佣激励,就能带来远超传统电商的流量成本节约。
(2)低履约成本社区团购的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模式,对平台来说,按省级区域的中心仓30万件商品计算,其仓内的分拣成本+装配搬运成本,可低至0.2元出头,调拨至城市的网格仓,按100~200公里的半径计算,也只需0.25左右,网格仓配送至团长的服务门店,成本预计0.3~0.4元左右,定个的履约配送的损耗也远低于传统电商,预计在0.1元左右,综合下来,整个仓储、运输、损耗、履约等成本,可能只需要1元左右。
次日的自提,这相当于是把给配送员的支出补贴给了用户,用户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换来商品的更大优惠。
(3)低商品(生鲜)损耗线上预定模式,即“团购+预售制”,带来最大的改变是减少了商品(生鲜为主)的库存损耗,因为每一件商品从进入中心仓或城市仓,都对应着一位真实下单的用户,即便发生售后问题,由于价格往往低廉,用户为了省去麻烦,大多数情况下会主动放弃退货。
以上的三个优势,使得社区团购模式相较于传统模式,即便是盒马、美团、猫超等零售模式,依然存在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3、美团阿里拼多多等巨头,为何如此重视社区团购?经过上面的对比,我们会发现“盒马、美团、猫超”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一个“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的优势共同点,能够满足用户对商品到家的时间高敏感度,价格并不是最为敏感的因子,所以其主流的客群集中在一二线高生活工作节奏的城市。而社区团购的优势主要在价格更低廉实惠,对即时性诉求的满足反而是其劣势,平台用户通常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可能包括这些下沉市场的城郊、农村地区。
社区团购的玩家们,能否突围而出,打赢这场战,着重考验其“仓储和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对用户来说,带来将是更为简洁清晰的、去掉了中间商的原始价格,由于供应链的极致提升,也带来了商品到门店的新鲜度提升。
实际上,对于明天晚上要吃什么菜,只要价格优惠,新鲜度足够,即便是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我相信也会愿意妥协。只不过,一二线城市目前的互联网主流人群,以70后~90后为主,工作日上班已经很累,下班和节假日可供选择的线上平台非常多,行为消费习惯已被这些平台提供的服务养成了精神依赖和意识习惯,这些平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品类,更即时性的满足,且高品质的商品包装和体感,此时再对比低延迟满足、需自提的社区团购模式,反而不适合他们在大多数生活场景中,更愿意投入到对精神、休闲娱乐为主的时间和金钱消耗上。所以,现阶段的社区团购,并不是以这些人群为核心消费者,但现在不是,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不是,因为平台和模式会演进。
诱惑点:可建立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仓配能力+深度绑定供应商+新的消费习惯”假如有一家能够脱颖而出,赢得社区团购的大战,那么这家企业建立的将是一套覆盖全国范围的供应链仓配网络,在这套体系内,每天流转的商品量级,可能是数亿、数十亿级别,如果将品类扩大到快消品类,将迅速达到百亿以上级别。试想一下,这是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日流转单量,从省到市、从市到门店,这样的高效血管级仓配网络能力一旦建成,且深度绑定了各供应商,即便是目前未开展电商业务的滴滴,届时也不能说不会对自身造成利益影响。
V1.0供应链+仓配网络
社区团购一旦形成用户体量,供应链能力如毛细血管般足够下沉,“集中采购(话语权)+次日达(将来会是当日达)+自提(将来会是智能柜模式)”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新鲜度提升,便可逐渐满足下沉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诉求,这样的消费意识和生活习惯逐步养成,也代表着下沉市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从逐步接受拼多多、京东、淘宝,进而改变为一种全新的日常购物生活方式,并逐步成为主流意识,对淘系等电商平台的GMV下沉战略,即便是拼多多,都会带来较大的吸流效应,其不仅会流失掉部分现有农产品类的潜在GMV,还可能因用户养成的消费意识和平台场景内循环团购的习惯,将损失掉更多的品类和生活场景的潜在机会,也将对现有的同城零售业务、甚至线上电商业务,带来持久的影响。
社区团购更大的威胁,是深度绑定供应商,线下实体店、夫妻老婆店每年GMV是万亿级,如果谁能够占据线下流量的主动权,进而与品牌商、供应商打通更多的信息流、商品流、订单流、营销流,那么相当于卡住了上游的咽喉,制定了新的零售行业标准,并引领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得消费者真正认可一个日常消费都离不开的场景和平台,这对于现有多个选择的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而言,话语权和重要性则更为突出。
“新零售供应链+仓配履约操作系统”
社区团购=新消费意识+新场景习惯养成
住在大城市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还是更愿意选择“能送货上门,还支持预约当天某一刻上门”的平台,他们宁愿花钱买时间。而兴盛优选、十荟团、美团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以及一二线成熟的中老年省钱过日子一族,包括广大小城镇、郊区、农村地区的人来说,看起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目前并没有一家线上平台能够满足他们对生鲜品类在家门口自提的购买需求。
“预售+集采制”,很可能是“常温+易损耗”的商品在短中期内优势的零售形态之一,自提模式仅适合对价格更敏感的用户群体,而“只配送到门店”其实也满足了一部分“没得选”的用户,社区团购并不是同城零售的最终形态,它满足不了所有场景,因为退一步来说,没有人不愿意去消费升级,没有人乐意抗拒消费诉求被即时满足,只是因为当下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所以,当前社区团购主流的次日达并不是终局的理想形态,谁能第一个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能够利用数字化+供应链+物流能力做到当日达,并脱离门店需有人看管的资源限定,做到智能化和高时效性,那么谁将率先赢得这场社区团战的主导权。
关于破局,由于无法补贴C端用户,那么接下来谁率先给团长带来收入的提升,将赢得短期的主导权,但中长期团长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去掉中间商),所以依然考验的是极致的流程效率、体验和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