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除夕倒计时,四张老北京风俗图谱,带你回忆古老年味(除夕年俗图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8 22:56:0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270    评论:0
导读

因为有对春节的期盼,所以,无论冬天有多冷,都是热闹的。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

因为有对春节的期盼,所以,无论冬天有多冷,都是热闹的。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看,冬天的北京,尤其是年前的北京,多么地热闹。让我们跟着老北京风俗图谱,一起来看看许久之前,老北京“只有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画面吧……

隆福寺庙会

隆福寺,位于东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隆福寺曾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所以一建成便香火很旺,隆福寺庙会也成为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向有“诸市之冠”的称呼。

不过如今的隆福寺可是与以前有了大不同。2020年,隆福寺与北京坊、前门大街等地一起入选了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已经成了一个既有历史底蕴亦有时尚气息的京城网红打卡地。美术馆、城市书房、创意咖啡……这样的现代“庙会”,倒也有趣。

祭灶神

老北京的岁末序曲是从十二月八日的腊八粥开始的,然后就是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

灶神在旧时的宫中、王府、官府自不待言,不问上下都要祭祀。此时街上出现卖灶糖的,将灶糖供在神前,涂抹在画像灶神的嘴上,还会供买路钱的纸钱、神马的水和粮草,好让灶神在天上报告时美言几句。在天上报告完的灶神,由此被告知哪一家第二年的吉凶祸福,在大年三十的半夜回到家里——这就是正月的“接神”。旧时非常重视“接神”和“送灶”,所以就将正月称为“大年”,将十二月二十三日称为“小年”。

从“送灶”到“接神”的这七天,由于灶神不在家,全家人没有神明监视,非常放松。学校、戏院都会从“小年”之时开始放假,官府也会举行“封印”典礼,停止办公一个月左右,所有人都开始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家家户户都会采办年货。

画棚

十二月祭灶神的时候,街上也架起了小棚子,出售贴在屋里装饰用的“年画”。待正月前择吉日大扫除结束后,就立刻贴上崭新的木版年画。

除了年画,街上的小贩还吆喝着卖门神和纸花的。年画和门神当属天津的杨柳青最有名,是年底点缀市场的风物。当然,年货市场上还少不了供花(祭祀的事务)、挂钱(剪纸的事物)、花灯(装饰的提灯)、爆竹及风筝等物,年味十足。

春联与门神

贴春联是过年的标志。春联的起源可追溯到五代时后蜀的孟昶在被宋代灭亡的前一年,在桃木板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联句,据说这是最古的春联。

与春联不同,春联在门边,门神贴门上。古时,人们相信桃有辟邪的力量,用桃木做成辟邪的小人挂在门上,再把苇索吊在屋檐处,以求阻绝外面的邪气,保持家内清净,这一辟邪方式最终发展成为门神。将画成气势威武的将军和气度非凡的文官的门神印刷在漂亮的纸上,贴在门的两边,暗含出将入相的吉祥之意。

关于年,您有什么温馨甜蜜的回忆呢?欢迎发送邮件至bjwbsyzk@163.com投稿,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新年故事。

(原标题:除夕倒计时|四张老北京风俗图谱,带你回忆古老年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关键词: 北京的风俗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081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