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6名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4人的职务获得升迁,2人却被降了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09:22:0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116    评论:0
导读

他们6人是中国抗战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抗美援朝中带领着志愿军兵团冲锋陷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但这6位曾在前线浴血搏杀的志愿军司令回国后,却只有4人升迁,另外2位却在原先的程度上被降了职! 这6位志愿军司令员

他们6人是中国抗战史上的英雄人物!抗美援朝中带领着志愿军兵团冲锋陷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但这6位曾在前线浴血搏杀的志愿军司令回国后,却只有4人升迁,另外2位却在原先的程度上被降了职!

这6位志愿军司令员都是谁?为何同是人们眼中凯旋的英雄却有人升职有人降职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6位司令员的英武事迹。

提出坑道战,激战上甘岭

1950年10月,在美军越过三八线的强烈威胁以及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快速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开启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分为6个兵团,抗美援朝总司令自然是我们所熟知的彭德怀将军,而这6个志愿军兵团也有着6位带领他们的司令员。

首先要说的这位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副司令以及第3兵团司令陈赓,他于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了抗日战争、淮海战役等重要战役,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这次抗美援朝的作战中,陈赓发现朝鲜战场的情况非常恶劣,志愿军难以隐蔽,在此情况下他便提出了坑道战的想法。

坑道战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隐蔽我军行踪并给予敌人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而坑道战这种作战方式的确能够对敌军进行阻击。

陈赓

上甘岭战役中,因为美军的炮弹密集程度远超二战期间,所以上甘岭两侧是非常难以隐蔽的,而坑道战这种作战方式便有效地减少了我军的伤亡量,还歼灭了众多敌军。

1952年6月,陈赓被召回,回国后的他开始负责组建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院长一职,还兼任副参谋长等职,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的军衔,这次升职无疑是对他的肯定。

既然提到了上甘岭战役,作为抗美援朝中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而下一位要讲的司令员就是指挥上甘岭战役的杨得志

说起杨得志,其实他并不是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将领,他于1951年2月才带领19兵团进入朝鲜,虽然杨得志相较其他志愿军将领入朝较晚,但他打的几场战役可都是一等一的硬仗。

杨得志带领部队经历了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战役还有上甘岭战役等,尤其是被称为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虽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还是获取了胜利。

杨得志

其实在上甘岭战役之前,杨得志就敏锐地捕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总觉得联合国军绝不可能如此沉得住气,于是便早早地开始戒备。

不得不说,老将的作战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没过多久“联合国军”便开始猛烈进攻,而他们的目标就是五圣山

但当时的作战情况非常不好,之前也提过上甘岭两侧已经没有什么遮蔽物了,只能通过坑道隐藏,更多地​就只能是面对面的血肉搏杀。

为了守住通往朝鲜平原的门户,杨得志立马指挥志愿军,双方开始了殊死搏斗,虽然上甘岭战役十分惨烈但杨得志还是守住了!

杨得志在第一副司令邓华回国后便成为了志愿军第二副司令,之后又积极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他于1954年回国之后,便担任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后来他又在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临危接重担,强势锁定胜局

这是让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六位司令!接下来这位便是主动承担起志愿军代理司令一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作出极大贡献的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

邓华

作为抗美援朝中唯一一个全程参与指挥的志愿军将领,邓华是在林彪的推荐下前往朝鲜的。

邓华极其具有军事头脑,在保证不被敌人察觉的情况下,仅用了三个昼夜便让25万志愿军成功渡河,他作为彭德怀的副手更是协助指挥了从第一次到第五次所有的抗美援朝战役。

后来彭德怀司令因病回国休养,邓华还主动承担起志愿军代理司令一职,不仅开始对作战部署进行指挥,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仅如此,他还为了配合板门店地区的停战谈判策划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还指挥了金城战役,这些都对敌军产生了极大的打击,而他的名号也传播开来。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邓华回到了国内并担任沈阳军区的司令,1955年,他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足以看出他对于抗美援朝的贡献。

而下一位司令员可以说是大名鼎鼎,不仅参与了文登川之战,而且这位司令员还擅长打硬仗,军事头脑也十分发达,他就是杨成武

杨成武

杨成武手下的兵团是第20兵团,他们于1951年6月份入朝,入朝后便接替了志愿军在东线的防御阵地,没过多久就爆发了文登川之战。

当时的美军火力非常集中,而且利用坦克不断向前推进,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第20兵团一开始的确是处于下风。

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的意志却从不服输,白天火力太猛就在晚上继续发起进攻,就这样持续了十余天硬是守住了我军防线。

而且杨成武还创造了“以步制坦”的奇迹,他先是聚集了许多反坦克步兵连,利用便携式火炮和反坦克手雷进行反坦克作战对美军实施了极强的打击。

杨成武带领的志愿军在文登川之战中不仅歼灭了数万的美国士兵,甚至还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单日歼敌最高纪录。

他镇定沉稳的作战指挥以及优异的表现也收获了高度的赞扬,杨成武将军在回国之后便被任命为北京军区的司令员,同时为了嘉奖他,他也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

但在六名志愿军兵团司令员中却有两位回国之后被降了职,这又是为什么呢?

职务虽有变,贡献不可抹杀

同样是在抗美援朝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六名志愿军兵团司令员,但其中两位回国后不但没有升职反而被降职了。

其实这两位志愿军兵团司令员虽然看起来是被降职了,但国家对于这两位司令员的贡献从来没有忘记,而他们也被授予了荣誉,这两位司令员便是宋时轮和董其武

宋时轮

说到宋时轮将军,相信很多人都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宋时轮作为第9兵团司令,也是第一批赶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将领。

当时宋时轮将军接到的任务是严峻的长津湖战役,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昼夜温差是非常大的,晚上的气温有零下三十多度,而我方的士兵们大多数都是穿着单薄的衣服,并且还要快速到达长津湖战场,进行围歼美军的任务。

虽然长津湖战役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但是对我方士兵的损伤也是非常严重的,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很多士兵还未真正地与敌人厮杀却倒在了极寒天气中。

而正是因为这样非常艰苦的作战环境,便出现了令人心痛的冰雕画面,而这些士兵们也成为了宋时轮将军心中不能愈合的伤疤。

1952年宋时轮准备回国的时候,在中朝两国的交界处也就是鸭绿江畔远远地眺望着长津湖所在的方向,心中悲痛万分但又郑重地鞠了一个躬,这个腰杆是为了在战场上​逝去​的万千士兵而弯的。

回国后的宋时轮便开始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一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职务的确降低了,也远离了一线的军队,但是他对这份教育工作是心怀热爱的。

而宋时轮将军对于抗美援朝的贡献也绝对不会被忘记,他也在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而另一位被降职的司令员就是董其武,他是第23兵团司令,第23兵团是1951年9月才入朝参战的,其实董其武所带领的兵团入朝时间也是较晚的,所以当时的第23兵团只能从事一些后方警戒工作。

虽然后方警戒工作并不需要第23兵团上前线打仗,但是这项工作的危险系数可并不比打仗要低。

董其武

无论是哪场战争中,切断敌方后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打击步骤,而董其武所带领的第23兵团就经常需要防备美军的后勤打击,还需要保证后方警戒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而董其武也的确将后方工作​做得​非常好,他仅用了短短的三个月便修建了三个飞机场,还有其他附属工程无数。

后来在1952年12月第23兵团被撤销并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军,一开始本来是想让董其武将军继续担任整个大军区的副司令一职,但没想到的是董其武却拒绝了。

按照董其武的话说他这个人更喜欢和士兵们待在一起,中央也尊重了董其武的决定,虽然说是被降职了,但这对于他本人来说,被安排到69军内工作可能是更好​地​选择,而他也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除了这六位司令员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将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例如韩先楚将军、杨勇将军等等。

虽然表面上他们的职务有升有降,但对他们来说能够保障人民的安全,为祖国效力才是头等大事,这也是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崇高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

 
关键词: 抗美援朝将领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15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