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乡村振兴不宜迟。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走进于桥乡沧州和康源同利生物育种有限公司二厂的养鸭大棚,记者看到了“扑楞楞”的热闹,听到了“呱呱叫”的喜庆。成千上万只鸭子在悠闲地散步觅食,工作人员忙前忙后,为鸭苗创造卫生舒适的环境。
厂长李光强说:“我们这批次鸭子是去年12月份引种育雏的,还有1个月的时间就会进入产蛋期,进入产蛋期后使用这样的蛋窝,在每个栏内背靠背放置,鸭子将鸭蛋直接下在蛋窝里面。进入产蛋期后,我们还会雇佣当地员工20人左右,帮助厂里现有的60多人完成产蛋期的工作。”
李光强告诉记者,本批种鸭正处在育成期,在这个时期内,鸭棚的管理人员工作相对轻松,每天工作几个钟头,包括喂鸭、铺稻糠,定时给鸭棚进行环境消杀等。进入产蛋期后,工人们会花费较多时间进行捡蛋工作,相对忙碌。
员工马秋菊说:“每个月工资大概4000元左右,产蛋期之后将会上浮开到4500元左右,福利待遇和保险都挺好的,工作也不累,离家也近,我在家门口有这么一份工作感到挺满意。”
沧州和康源同利生物育种有限公司在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于桥乡双柳树村,至今已有整整10年的时间了。公司总占地面积251.2亩,除在双柳树村的二厂以外,一厂选址在碱郭村。主要从事种鸭饲养、种蛋孵化和鸭苗销售。本批种鸭共计16万只,预计年产蛋量2733.17万枚,可向社会提供商品代鸭苗2213.78万只,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
技术员李宏林说:“种禽的品种属于樱桃谷种鸭,目前已经培育五个月时间,体型体重比较标准,毛色有光泽,这也是得益于我们公司完整的一套饲养体系,包括不同阶段的饲料型号、营养配比,都有专业的配方师,所以我们对种鸭产蛋性能还是很有信心的。”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支撑。于桥乡一方面积极引导“乡贤回归”,广泛搜集在外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广泛搜集、邀请在乡村开发、乡村旅游、乡村农业等方面有成功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指导,为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实现“以人才促发展”。于桥乡在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广开门路,充分发挥农村特色和优势,积极作为,大力发展畜牧业、种植业、采摘园等产业,让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用发展成果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东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