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关于猝死,你需要知道这些(什么是猝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9 17:27:0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793    评论:0
导读

文/余小鱼 近两年关于猝死的报道不断,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猝死的人越来越多了。 突然觉得猝死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是这么近,近得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 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让我们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然而,面对猝死,我们是不是真

文/余小鱼

近两年关于猝死的报道不断,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猝死的人越来越多了。

突然觉得猝死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是这么近,近得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

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让我们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慌。

然而,面对猝死,我们是不是真的一点儿也无能为力呢?从事医疗急救近50年的贾大成医师在著作《救护车到来前,你能做什么?》中表示:如果能抓住猝死刚开始的“黄金4分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是有可能活过来的。

无疑,这让我们一颗恐慌的心仿佛立即抓住了救命稻草。

下面我们就跟着贾大成医师,详细系统地了解一下有关猝死的常识。

01 什么是猝死

猝死,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是指“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在病后6小时内,发生突然、意外、自然的死亡”。

突然、意外和自然是判断猝死的关键依据。“突然”表示急骤,“意外”表示预料不到,“自然”死亡,指的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符合生命和疾病自然发生、发展的规律,没有暴力干预而发生的死亡。

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

所谓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患者以前可能患有心脏病,也可能并无心脏病史,但从发病到死亡可在1小时内瞬间毙命,这类患者在所有猝死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80%以上。

所谓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10%~20%。

02 猝死前的征兆

事实上,引起猝死的绝大多数急症都有比较典型的表现,或是明显的警示信号,而有一些信号则容易被大家忽略,或引起误诊。如果遇到以下情况,患者身边的人应该在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抢救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以下疾病表现预示猝死可能发生:

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最危险、最多见的情况之一。

呼吸困难 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心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

剧烈头痛急性脑血管病

肢体瘫痪: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

昏迷: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低血糖症、各种急性中毒等急重症。

抽搐:可能是癫痫大发作、癔病、小儿高热惊厥等,也可见于心脏骤停导致的瞬间。

急性腹痛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此外,还可见于主动脉夹层和严重的肺梗死等。

窒息:气道异物阻塞、喉头水肿、颌面部及颈部损伤等。

03 猝死的高危人群

贾大成医师说,他无法判断一个人会不会猝死,但是他能判断一个人属不属于猝死的高危人群。

如果一个人属于高危人群,猝死的发生率自然就高。哪些人事猝死的高危人群呢?如下:

年龄因素:50~70岁的中老年人,其次是40~50岁的人,之后才是40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

遗传因素:父母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家庭,子女得这些病的概率就高。

性格因素:A型性格的人血液中的肾上腺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猝死相关性疾病。

其他因素:性别上,男性高于女性,而绝经期女性与男性相当;职业上,心理压力大的人更容易猝死;有心脏病病史的人更容易猝死,如“貌似健康”的心脏病患者、隐匿型冠心病患者。

04 猝死如何急救

从医学上来说,对于突发猝死,在刚开始的4分钟内,如果有人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这是挽救生命最关的“黄金4分钟”。

心肺复苏(CPR)是指位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徒手操作、药物抢救以及相关仪器(如AED)的使用等。

心肺复苏具体分为八步:

第1步,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

第2步,判断伤者有无意识和呼吸。

第3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4步,将伤者放至复苏体位。指仰卧位,凡不是仰卧位的患者,施救者要将其放成仰卧位。

第5步,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两个手臂要一直保持伸直状态,在按压的时候,手臂要垂直于地面,斜着、歪着、弯着,都不对,而且身体不能晃动,这是保证按压有效的条件之―。

第6步,开放气道。用“压额提颏法”:将一只手的小鱼际部位放在伤者的前额上,向下压,而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伤者颏部的骨性部分然后向上提,让其颏部和下颌部抬起来,头往后仰,同时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与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也就是鼻孔朝向正上方),这样,气道就开放了。

第7步,判断有无呼吸。

第8步,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

05 如何预防猝死

导致猝死的后天因素,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这些都给猝死带来了很大的“拓展空间”。

远离猝死,从生活点滴做起。

戒烟: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患冠心病的概率高2~10倍。烟草是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病死亡,包括猝死年轻化的第一危险因素。

健康饮食:远离“三高饮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避免酗酒。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使动脉硬化发生逆转,预防心脑血管病,减少猝死发生率。

作息规律,少熬夜: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与“三高症”、猝死等19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熬夜熬的不是夜,是命。

最后想说:

很多时候,生命没有下一刻,只有眼前,只在分秒。

关键时刻,能否起死回生,取决于平时掌握的急救知识。

我是余小鱼,一位认真生活的小妇人,也知道人生艰难,但求落幕无悔。路漫漫其修远兮,有你作伴,便不荒凉。

 
关键词: 猝死是什么意思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624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