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故居,位于汨罗市城南45公里的弼时镇唐家桥新屋里。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始建于清末,属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它座东朝西,背依山丘,门临池塘,为上下三进两偏屋一罩厅的砖木对称结构宅院,院前有乾字门,四周以土筑围墙护院,院内松柏参天,竹木林立。
故居占地3800平方米,9个天井,共有大小房屋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青砖落地,三合土地面。大门上方挂有邓小平1980年手书的“任弼时同志故居”黑底金字匾,大门前有一圆池,水面约一亩。
屋后有30亩山林,林中有任弼时母亲坟墓 。 前进堂屋陈列任弼时仿铜石膏胸像,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笔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手书“浩气长存”巨匾。三进正厅设纪念室,挂有任弼时遗像,并陈列有任弼时逝世时机关、团体、学校敬献的花圈。
北屋是任弼时家的住房,在任弼时父母的卧室里,陈列有床铺、书桌、大柜、茶桌、纺车、镜盆。在任弼时童年的卧室里,陈列有他用过的书桌、椅子和床铺。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卧室陈列有床铺、大柜、茶桌。火房、厨房、餐厅都陈列有各种炊具、用具。
故居上进堂屋正中摆设高大的任氏神龛位,两边太师椅一字排开。二进中厅悬有赵朴初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巨匾。上进北屋七间房子是任弼时一家的住房。在童年任弼时的卧室里。
北偏房上首是家族的蒙学馆,名“时中馆”,十几张古旧的课桌依然散发着浓厚的油墨书香。下首是家族的农具屋和杂屋,犁、耙、水车、风车、推子、筛子、米杵 等等一应俱全。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Ren Bishi,Бринский),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任弼时是内向人物,他是向内发展的,即在自己身上多下工夫,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