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创建于美国的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宣布正式进入中国;2015年6月底,领英中国推出其为中国市场独立开发的职场社交APP——赤兔。如果说,领英的特色是国际化,以PC端为主,那新产品则会更多专注中国职场新人和无线端。这种双品牌运营策略,在跨国互联网公司中尚属首例。
嘉宾介绍:
沈博阳,linkedIn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计算机硕士学位。2010年2月加入人人公司,担任人人公司副总裁,并全面负责人人公司旗下团购网站糯米网。2013年12月,从糯米网离职。
职场社交在中国也行得通
M:国内目前没有非常成熟的职场社交应用,职场社交不适合中国吗?
S:任何一个项目没能做久无非有这几个原因。一是这个事情本身不好做或者机会不够大,二是时机没把握好。创业这种事情,把握时机是很重要的。太早可能成为先烈,太晚又没机会。当年我刚做团购的时候,大家也怀疑美国Groupon的团购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但最终,中国的团购比美国做得还要好。国内成熟的创业公司,多多少少都在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你找不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在美国做得好但在中国做得不好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职场社交在美国行得通,在中国也绝对不会是特例。
M:现在是做职场社交的好时机吗?
S:从目前的情况看,职场社交处于零界点。拿北京和天津作例子,两个城市距离近,也都是直辖市,但天津的职场社交土壤不行,要比北京落后5年左右的时间。为什么?看一个地方职场社交的土壤是否成熟,要看这个地方的生活压力是不是大,人们向上的动力是不是够强,跳槽的频率是不是够快,创业风气是不是够浓?从现在的创业氛围来看,赤兔这样的职场社交产品可以让创业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M:目前也有一些专门深耕创业社交的应用,是否看好?
S: 创业社交说到底是职场社交的细分领域。在我看来,做平台级社交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有微信、微博、陌陌。但垂直社交还是有机会的,你可以抓住某一块发力。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太垂直太小众,那也是浪费时间,因为创业社交这种类似的功能,IT桔子、36氪都可以满足。当初我们在决定做赤兔之前,领英也有很多细分领域可以给我们选,比如做公司点评。但我认为,从大方向往细分领域切入容易,反过来就很难了,很可能是噱头大过生意。
M:做职场社交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S:首先是启动的困难,但毕竟领英有资源,有背景,也有关注度,启动不是问题。下一个难点应该怎样营造一个真实高效的社交氛围。职场社交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早期比较火,接着猎头进来了,房地产、中介、传销也都进来了,氛围慢慢被弄得很low,用户会觉得很反感。这点是我们要注意的,平台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调性。
不仅仅是做社交
M:领英之外单独推出赤兔,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S:可以把领英和赤兔的关系简单理解为QQ和微信的关系,领英的账号可以直接登陆赤兔,反之则不行。领英中国是全球平台的一部分,只是把它汉化在中国,但赤兔是百分百为中国市场研发的。在这个产品上,我们有足够的自主权,可以开发适合中国人的社交功能,比如寻找附近的人。在人群上,领英更强调吸引那些具备跨国公司背景、海外背景的人,和年纪没什么关系。但赤兔更多希望服务于中国的年轻人、职场新人。
M:赤兔会瞄准哪一类型的职场社交?
S: 以前大家有一个误区,一讲人脉就觉得是喝酒吃饭,一周见几次面。但其实,人脉分两种,一种是强关系,一种是弱关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维护有限数量的强关系,但同时我们需要大量的弱关系,比如说前同事、大学同学,都是弱关系。
强关系带来的关系图谱是,他看到的机会你也看到了,彼此信息重叠很多。但弱关系的重合程度低,很多时候反而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比如,前同事带来的一次新的跳槽机会,一次好的BD合作。赤兔要做的就是这方面的社交,帮助大家更方便地经营自己的弱关系。
M: 未来两者的规划是怎样的?
S:我们未来30年的愿景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图谱。不管是赤兔还是领英,都可以把人、工作、技能这三块内容连接到一起。这些东西交织起来,足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一旦把这方面的大数据挖掘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起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一个城市想发展动漫行业,那可以通过领英的大数据,看看这个事儿是否是一厢情愿。
我经历过很长的发展期
M:从雅虎、谷歌,再到糯米、领英,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S: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有一些高高低低,有些人可能没那么幸运,会经历一个很长的发展期,我也是。这些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曾经有位年轻的下属跟我说,感觉社会都是负能量,很迷茫。我说,首先,社会没那么不堪;其次,忧国忧民不是现在要做的,我们左右不了。年轻人最重要的事情是把握当下。当你迷茫发呆时,读书吧。发呆是在浪费时间,但读书是在增长知识。最后一点,要学会抓住机会。
M:“洋企业”在中国落地并不容易,为什么会接受“领英”的邀请?
S:领英进入中国,采取的是与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合资的方式,有独立董事会,中国团队拿领英中国的股票期权而非领英全球的,回报和中国业务直接相关;中国团队直接向中国区总裁汇报,总裁有独立管理权。而中国区总裁的人选,他们希望是产品技术出身,有跨国互联网公司经验,能与总部无缝沟通,并且在中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这样的要求几乎是为我量身打造。
另外一点,在中国创业并成功去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很多,但是之前没有一家硅谷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成功过,如果领英能做到的话,会带来极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