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好水川之战:宋朝与西夏的第一次交锋(北宋好水川之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0 09:00:1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784    评论:0
导读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为帝,建立了西夏,还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公开与宋朝对抗。邻近西夏的陕西形势十分紧张。 宋仁宗于宝元二年(1039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此时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为帝,建立了西夏,还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公开与宋朝对抗。邻近西夏的陕西形势十分紧张。

宋仁宗于宝元二年(1039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此时,韩琦正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回到朝中以后,他就写了一份奏折,向仁宗详细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被仁宗任命为陕西安抚使。

后来,宋夏战争爆发,韩琦大胆推荐范仲淹与他一起对抗西夏,仁宗同意了,就将二人一同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充当安抚使夏竦的副手。

范仲淹到任后,首先改变御敌策略。他大阅州兵,简选一万八千精锐,通过战斗练将,实战练兵。范仲淹修建防御堡垒,加强抵御西夏的军力。“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渔家傲》)即是此时所作。

范仲淹

宋朝边地主帅:范雍、夏竦、韩琦、范仲淹皆是儒臣出身,“不能身当行阵,为士卒先”,宋朝立国以来的国策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限制武将权力,矫枉过正,使狄青等勇猛能将总是处于接受命令的“鹰犬”地位,缺乏大战中能身临前线、知兵知将的军事统师。

公元1041年,宋将任福率轻骑数千先发,与镇戎西路的两位宋将合军,在张宗堡以南大败西夏部队。刺探情报的宋军尖兵来报,声称西夏兵很少,任福等人顿失警戒心。

武英认为西夏兵可能潜伏,诸将不听。傍晚任福与桑怿合军,在好水川屯军。其实,元昊率十万大军已经沿瓦亭川南下,在好水川、姚家川西侧的谷口设下埋伏,先前西夏“败军”,就是引宋兵深入的“诱饵”。

轻装奔袭未带足够的粮草,宋军人困马乏,沿好水川西行,出六盘山下,在距羊牧隆城五里的地方,忽然发现列阵严待的西夏军。

前锋桑怿发现道中有数个封闭紧严的银色泥盒,其中有跳跃扑腾之声。任福赶到,桑怿请示后才敢启开泥盒。其实,这些盒子是夏军故意放在这里的,鸽子飞向天空就是夏军发出的合击信号。

虽知中伏的宋军并未气馁,桑怿首先跃马冲阵,想给任福争取时间布阵。西夏部队立刻派出铁骑轮番突阵,冲荡多时终把宋军阵型冲乱。

宋军众将校各自指挥部众分头冲杀,想占据有利地形制敌。突然,山上树起西夏命旗,西夏埋伏军士凭高而下,宋军士卒多被杀或堕下山崖摔死。先锋任怿等人首先战死。

同时,西夏又分数千精兵断绝宋军退路,形成合围之势。任福力战,身中十余箭,仍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其属下小校劝他乘间突围,任福说:“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最后西夏兵涌上,乱战中一枪直贯其颊。任福知大势已去,抽刀自刎。

此次战役,宋军前后损失任福等多名大将,士卒死伤七万多,消息传出,关右大震。

追究责任,韩琦先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在任福的衣装中得到韩琦嘱诫诸将的公文,上表称好水川之役失败责任不在韩琦。

韩琦回军路上,阵亡将士家属数千人遮马嚎哭,向空中哀诉:“你们先前跟从韩招讨出征,现在韩招讨回来了,你们都死了,希望你们的亡灵也能跟韩招讨一起回来!”哀恸之声震动天地,韩琦本人“掩泣驻马不能进。”范仲淹闻此,也叹惜道:“此情此景,再难置胜负于度外!”

 
关键词: 好水川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098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