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网络上,有很多人说,秦始皇、隋炀帝、商纣王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三个皇帝,因为这三个皇帝都被冠以了同一个词汇,那就是暴君。本文就以“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暴君”来做一下简析,至于其他两位皇帝,小编就在后续的文章中做一下分享,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作者的动态。
何为暴君?百科释义,指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我们先以此来评价秦始皇是不是符合暴君的定义。
一、秦朝时期,“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事无大小,都听命于皇上。这一句话,将秦始皇皇权专制的形势概括的淋漓尽致,也为秦始皇专制无道奠定了基础。
二、繁重徭役。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一说3000万人,北筑长城征调30万,这30万人仅仅是防守部队,而每年修长城的人数从史料预计40到50余万人。南戍五岭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当时由于修筑条件简陋,严寒酷暑下,大量百姓病死累死的不计其数,可秦朝徭役有多么繁重。
所谓亡百姓苦,兴百姓也苦。历代算的上的仁君、明君的皇帝,在建朝初期,都是休养生息,让百姓得以喘口气。秦朝统一六国,无内忧,六国已经评定,无外患,当时的匈奴根本不足为惧,如此重税苦役,让刚刚经历了战乱的老百姓不堪重负,也为后来的起义埋下了祸根。
三、焚书坑儒。
所谓焚书,烧的是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在下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凡是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所谓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有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并且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所以迁怒于方士,于是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注意,者460人并没有做任何对秦始皇不利的事情,只不过是秦始皇发怒的牺牲品,莫名之灾,莫过于此。
四、严刑峻法。秦朝的法令十分严苛,一人死罪三族被诛,一家犯法邻居被连坐,百姓动不动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在这种形势下,百姓还要面对各种繁重的劳役,结果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的悲惨景象,可谓是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真的是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再来说嬴政的种种的功绩就显得苍白无力。你统一了度量衡也好,你将六国大一统也好,你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也好,这都是你个人的功绩,但是你却将当时的老百姓推入了一个比统一六国前更悲惨的境地,从这一方面来看,你不是暴君是什么?
那何为明君?明君即是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政、节俭、爱惜民力、从谏如流,秦始皇显然不是,而昏君的特质是荒政、不分忠奸、为一己之私不顾民望,秦始皇显然符合了勤政的特质,又不是完全的昏君。
所以,作为一个君王,建立了宏图霸业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暴君,但算不上完全的明君,更不是仁君,因为单单在民意方面,秦始皇是彻彻底底的输了,或许用霸君,雄君这样词汇来形容秦始皇更为贴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