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糖尿病医学界和一些组织的看法,糖化血红蛋白(后文简称“糖化”)是目前用来评估糖尿病治疗的“金标准”——它反映了两到三个月期间的平均血糖水平,进而反映了高血糖(高血糖)并发症的长期风险。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或7%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这便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测糖化的原因。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每天捕捉到与糖友有关的其他重要结果。比如可能造成致命后果的低血糖,然而我们从糖化结果中无法看到这些风险的存在。
而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误的认为,我的糖化水平还不错,所以没有必要使用雅培瞬感。不过像我们在上篇中提到的,即使糖化值完全相同,但经历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时长可能完全不同。
这边是我们使用雅培瞬感的原因,因为它能够捕捉到糖化结果无法体现出的问题--目标范围内的时间 & 低血糖事件。
目标范围内的时间
糖化可以近似看作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值,如果一段时间内经历的高血糖时间比较多,那么你的糖化结果可能也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一段时间内经历的低血糖时间比较多,那么糖化结果可能会相对较低(在过去我们往往会追求一个低的糖化值)……
而不管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需要从持续时间和值的大小两个角度看看待。目前的医学共识是,用血糖在3.9--10 mmol/L的时间长短来评估短期血糖控制,我们的目标是
反过来,如果知道糖化结果,我们仅可以粗略的知道在过去60--90天这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值,但却无法知道血糖具体分布在哪些范围,或者不不同血糖水平持续时间的长短,要想知道这些通过只能通过雅培瞬感这样的动态血糖仪。
我们可以把糖化理解为大量血糖的积累结果,但糖化监测的方法无法记录捕捉这个积累过程,雅培瞬感则记录了所有的血糖变化。
很多未解之谜是因为不在现场,而瞬感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