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一头小猪将来长得快不快?肉好不好吃?一块“猪芯片”就能揭开谜底。
2月28日,央视财经推出的《决胜种源》(大型纪录片《种子 种子》的第六集),介绍了中国生猪种业现状,#国内自研猪芯片量产#这一话题迅速引发关注,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留言称“猪肉爱好者太开心了”“致敬科学家”“期待中国创新更多技术”。
视频中的生猪核心育种场,坐落在广东云浮。这是全国89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中的一个,从1998年便开始进行种猪的育种。也正是这一年,吴珍芳博士毕业后进入华南农业大学,并被派驻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从事种猪遗传育种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17年时间,温氏股份首席运营官、中芯种业董事长、温氏研究院院长吴珍芳带领团队创新培育出了2个国家种猪新品种(配套系)。如今,育种场内饲养着2000多头种猪,规模可达到年产50万头纯种种猪。
如何在成千上万头种猪中,精选出最具培养价值的种猪?主要依靠“猪芯片”。
“这个就是我们的猪芯片,上面有384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实际上装着能解读一头种猪到底好不好的基因密码。”吴珍芳介绍,基因测定可以加快选育的过程,提高遗传改良效率。
这种判断种猪性能的基因芯片,过去一直依赖进口。吴珍芳团队耗时4年自主研发,将检测成本降低了90%。
据了解,温氏股份建立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GBS)分型的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开发出全基因组选择专用PorcineWens55K芯片,是国内首款规模化应用于企业现场育种的自主设计芯片,打破国外基因芯片的垄断,实现基因组育种技术的自主创新。
相关链接:
《吴珍芳:产学研融合,让更多人才有用武之地丨青春合伙人⑤》
【南方日报记者】王谢思齐
部分资料来源:央视财经纪录片《种子 种子》、“温氏股份”公众号
【作者】 王谢思齐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