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吃蛏子的禁忌_一碗烟火丨蛏子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2:20:4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398    评论:0
导读

□施立松 在海岛,蛏子最是平常。 有302个岛屿的浙江温州洞头,拥有300多公里的海岸线,更拥有辽阔而肥沃的滩涂。那是渔家人的“庄稼地”。渔家人耕海牧渔,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随着潮涨潮落,春播秋收,谋划着一年的生计。而蛏子,是渔家人最最平常

□施立松

在海岛,蛏子最是平常。

有302个岛屿的浙江温州洞头,拥有300多公里的海岸线,更拥有辽阔而肥沃的滩涂。那是渔家人的“庄稼地”。渔家人耕海牧渔,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随着潮涨潮落,春播秋收,谋划着一年的生计。而蛏子,是渔家人最最平常的“庄稼”。

摄影 郭卫民

起初,蛏子如同漫山遍野的野菜,散落在滩涂的角角落落,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落潮时分,平坦如坻的滩涂上,蛏子睁着两只晶亮的眼珠子,好奇地探望着这个天蓝云白的世界。这双不知躲藏不懂掩饰的眼睛,泄露了她们的藏身之地,她们被人从绵软的滩涂里一把揪出来后,仍茫然地吐着晶亮的汁液。

渐渐地,渔家人在滩涂上划一块块的“自留地”,远远望去,仿佛一片修整得四四方方的稻田。“自留地”经过翻涂、耙土、平埕,变成蛏埕,整片蛏埕划分成一个个小畦,畦间留道小沟,畦面微微突起,防止积水。春后,渔家人会在大潮汛期间,把“发塘”过的蛏苗播散下去,经过七八个月的养殖,秋后到春节,都是蛏子的收获期。

滩涂一块块的“自留地”。摄影 郭卫民

渔家来了客人,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便请客人稍坐片刻,主人提了竹篮出去,不一会儿工夫,主人回来了,身上的衣衫沾了星星点点的海涂,竹篮里,躺着一堆裹着乌黑海涂的蛏子,客人不明所以,诧异间,蛏子在清洗中露出修长而匀称身子。两瓣寸余长的薄壳间,含着柔软的蛏肉。两条短短的须,随着呼吸,时伸时缩。这就是裸露在滩涂上的眼睛。壳的厚薄、色泽,与蛏子的年龄有关,老蛏壳厚而色暗,显褐色,新蛏则壳薄而呈淡淡的黄绿色,螺纹状的壳面中间,有一道灰白色暗纹。

摄影 张志强

吃蛏子也讲究应季时令。冬至过后到清明前后,蛏肉肥嫩饱满,味道最佳,小暑前后的蛏干也不错。最不济的是秋天,蛏子在白露前后抱卵,寒露前后产卵,这段时间的蛏子寡淡无味。除了看季节,看蛏龄,还要看壳识蛏。壳为浅黄绿色的蛏子,味道特鲜美,花斑纹的次之,壳背灰白色的蛏子,味最差。蛏子洗净后,放于清水中,加入少量盐,可使蛏子腹中的泥沙吐净,用薄刀片轻轻剖开蛏壳背面连接处,以防蛏子在沸水中张开大口,失了鲜味。锅中清水煮沸后,倒入蛏子,少时,加入葱末,即可捞起食用。这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做法。蛏肉嫩而鲜,风味独特,是佐酒下饭的佳肴。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

蛏子的做法繁多。老蛏适合红烧、盐焗、清蒸、辣炒、铁板,新蛏除此之外,还可以腌制生吃,最好的,莫过于做成蛏子羹。

蛏子羹 摄影赖海霞

我对蛏子羹的热爱,近乎于执拗。有事没事都要来上一碗,到了冬天,蛏子羹更成了暖身暖胃的家常小菜。

我虽喜欢蛏子,可是,一吃蛏子,都会肠胃不适。每次哥哥赶小海捉了蛏子回来,一家人围坐吃得津津有味,我只能在一旁垂涎三尺。有一回,年迈的姥姥来家做客,看我馋得可怜,便将蛏子洗净去壳,轻轻地蘸上调成糊状的番薯粉后,放在烧开的水中煮沸,做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蛏子羹。那蛏子包裹在半透明的番薯糊里,像一枚枚琥珀,晶莹剔透,加上几缕葱丝,几根芹菜,简直就像一碗艺术品,让人不忍下箸。蛏子中那令肠胃不适的凌厉鲜味,也被隐藏了起来,蛏体糯而滑,羹汤清而鲜,把我那过于敏感的肠胃安抚得服服贴贴,那清鲜在我的唇齿间久久回味。

如今,姥姥过世已多年,记忆中的清鲜让我一次次去追寻蛏子羹,只是再没有一处能重现姥姥的蛏子羹的味道。

作者施立松: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作协主席,东海边女子,百岛上生活,不以煮字疗饥,只为心逸奋笔。有百万字付梓,著书多部。喜焚香成字,爱阅书雅人。只因再寻常文字,也有俗世暖意。可娱乐,善为伴,能拯救,靠得住,唯文字。

 
关键词: 吃蛏子的禁忌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7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