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首富钟睒睒
如果不是因为农夫山泉成功上市,创始人钟睒睒成为中国首富,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很少看到关于他的新闻报道。甚至,不少人连“睒”字怎么读都不知道。
在此之前,大众的印象是,首富多半是房地产、互联网、石油等领域的大佬。做快消品的,小打小闹,能成功,但要成为“首富”谈何容易。然而,钟睒睒一鸣惊人,改变了这种刻板印象。
很多人好奇,一个做水的,到底是怎么能成为首富的?
细数钟睒睒的创业历程,从踏入社会的那天开始,他就决意要奔向星辰大海,纵使百转千回,也不改东流。
他很低调,很少公开接受采访,就像一匹“独狼”,特立独行,却有极强的战斗力。于是,他求学、打工、创业,从保健品入手,转到做农夫山泉,做生物医药,几乎白手起家,绘制了波澜壮阔的商业版图。
1954年,钟睒睒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市。
由于家境贫寒,钟睒睒在五年级的时候就辍学了,成为一名泥瓦匠。当空空的书包变成了重重的工具包,等待他的就不再是书本和课堂,而是瓦砖和工地。年少的钟睒睒很懂事,为了不再给家里增添负担,甘愿跟着老师傅四处奔走,以补房砌瓦为生,一做就是十年。
泥瓦匠的生活,风里来雨里去,做着最重的活,拿着最少的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他躺在硬邦邦的地上,摸着手上长期拿工具长出的茧,也曾心有不甘。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改变这种生活。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钟睒睒喜出望外,他深深地知道,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因此,他毅然决定参加高考。但是,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钟睒睒,基础太差,接连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无奈之下,他只能报读电大(今天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电大顺利毕业后,钟睒睒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了《浙江日报》的选拔,成为一名记者。
终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钟睒睒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倍加珍惜。为了把这份工作做好,他拿出了当年做泥瓦匠的劲,虚心跟着前辈学习,风雨无阻跑到各地去采访。
5年的时间里,钟睒睒跑遍了浙江省80多个县。如果你觉得钟睒睒只是去采编,那就错了,他亲自拜访了许多名人,不仅采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信息,还结识了很多当地的知名企业家。这些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多年以后,给他的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钟睒睒在《浙江日报》撰写的报道
1988年,海南省正式设立,同时国家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浙江日报》还集中报道了海南特区的“淘金热”。看到浩浩荡荡的人群跑到南方去闯荡,钟睒睒再次失眠了。
他想起数年前,自己执意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心愿。摸着手上逐渐褪去的茧,心想:难道心中的热情也要逐渐被生活磨灭吗?终于,年轻的心按捺不住了,很快向报社提出了“停薪留职”的申请,只身前往海南。
与在体制内难免畏手畏脚不同,来到海南的钟睒睒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干一场。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创办私营报纸——《太平洋邮报》。只不过,由于当时私人并没有权利办报纸,这个项目很快就搁浅了。
天生爱折腾的钟睒睒,又尝试了种植业、养殖、摆地摊,均以失败告终。
后来,趁着娃哈哈在国内大火畅销,钟睒睒通过自己积累的人脉资源,拿到了娃哈哈在海南和广西的总代理。只不过,钟睒睒违反了娃哈哈的政策,低价进货又高价卖到广东,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被娃哈哈发现,钟睒睒的总代理资格被收回。
穷则变,变则通。被娃哈哈收回代理资格后,钟睒睒不愿再帮人打工。他觉得,还是要自己创办公司 ,才能有话语权,于是他拿着赚到的钱,开始了另一次创业。
这一次,钟睒睒终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钟睒睒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后,开始注重养生之道。
钟睒睒敏锐地发觉到这个商机,决定放手一搏。
当时,一种龟鳖煲制的养生汤在海南十分流行,兼具美味和滋补的特点,颇受当地人喜欢。钟睒睒大受启发,成立了养生堂公司。
方向有了,但如何将这种养生汤变成好的产品呢?公司聘请了专家团队进行产品研发。为了生产更好的产品,钟睒睒亲自带队,不惜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真材实料制作产品,经过了数百次的尝试,终于发现了口感、效果俱佳的完美比例。
其产品,“以天然龟鳖为原料,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配伍。用现代超低温冷冻结技术,在零下196摄氏度下使全龟全鳖脆化成微粉”,被称为“养生堂龟鳖丸”。龟鳖丸受到市场广泛好评,很快就从海南销往全国,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钟睒睒赢得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当时,央视《焦点访谈》正好爆出了保健品行业乱象,揭开了行业用红糖水勾兑代替鳖精的丑闻。此时,钟睒睒的龟鳖丸也受到外界质疑,他亲自站出来,为自己的产品说话。此外,他还主动邀请记者到工厂跟踪报道,证明自己的货真价实。一时间,钟睒睒和他的龟鳖丸声名鹊起,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经过了这件事情,钟睒睒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意要做得长久,就必须真心实意,绝不能有半点虚假。
慢慢地,随着保健品行业的红利期过去,很多品牌都在转型。彼时,昔日的老东家娃哈哈开始做起了纯净水,又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AD钙奶”。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钟睒睒看到了水和饮料在未来的广阔空间。
有一天,他看着海南的海面,波光粼粼,忽然想起了老家的千岛湖。千岛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少有工业污染,用来做饮用水,不正是最佳的水源吗?
农夫山泉
1996年,钟睒睒回到老家浙江,成立了千岛湖养生堂饮用水有限公司,并将自己的瓶装水命名为——农夫山泉。那一句“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彼时,农夫山泉刚刚起步,国内的瓶装水市场还是娃哈哈、乐百氏等巨头的天下。
围绕千岛湖水源是否优质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即使有相关检测机构佐证,外界依然存在争议。但关于天然水,钟睒睒还有自己的想法。
2000年,农夫山泉发布研发报告,声称因纯净水对人体健康无益,因此停产纯净水,只生产天然水。此举,一下子将整个行业得罪了。
以娃哈哈为首的69家行业企业,联合发起了“屠农大会”,在杭州发表联合声明,痛斥“农夫山泉天然水实验是不正当的商业竞争”。钟睒睒也不示弱,也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把娃哈哈告上法庭。最终,农夫山泉败诉,但此后,行业巨头再也不敢小瞧它了。
2002年11月,海口工商局发布消费者预警称农夫山泉、统一等三种饮料总砷含量超标。钟睒睒召开记者会做出回应,称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黑农夫山泉的行动”,并积极联络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12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的复检结果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的三种饮料抽检结果均合格。“砒霜门”事件水落石出,农夫山泉也自证清白,但当年的销量却大受打击。
2013年,农夫山泉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公关危机。
3月,农夫山泉桶装水被指出在北京销售期间没有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文件。随后,华润怡宝也状告农夫山泉误导消费者,广州消协也以农夫山泉未执行广州地方标准为由,起诉农夫山泉。
遭受三面打击,钟睒睒凭着最后的倔强,退出北京市场,并重新调整农夫山泉的市场策略。
往后的发展中,农夫山泉又经历了数次危机,但看惯风雨飘摇的钟睒睒,从来都没有畏惧,每次带领公司化险为夷。
钟睒睒与农夫山泉
二十多年的发展,使农夫山泉从一个千岛湖旁边起步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十大天然水源,年产值数百亿的大企业。
总结农夫山泉的发展经验,钟睒睒说:“一个小企业要发展壮大,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
追求“种类唯一性”,农夫山泉做到了:每做一个产品,几乎都能扛起某个品类,引领一种标准。
如今的农夫山泉,已经不只是做水,而是从瓶装水市场到饮料市场,成功实现了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完成了品牌升级。
他把普通的瓶装水做到了极致,又开始进军高端市场和细分领域。
钟睒睒把农夫山泉找水源的过程,做成了温情的故事,文艺青年为了找到优质水源,不惜翻山越岭。同时,农夫山泉把广告语改为“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高级感爆棚,再次征服了消费者。
除了贴合年轻人的口味,农夫山泉还与网易云音乐玩转跨界营销,共同推出限量款“乐瓶”,与故宫联合推出了农夫山泉“故宫瓶”,推出生肖纪年瓶……各种高级营销不仅让农夫山泉屡屡出圈,还借力传统文化彰显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从“农夫果园”系列混合果汁饮料,到“尖叫”系列功能饮料,到制定了“0糖、0脂、0卡、0香精、0防腐剂”茶饮新标准的东方树叶,水不单单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生活理念。
农夫山泉声名鹊起,很快就成了国内瓶装水的领导者。到2012年,农夫山泉的单品瓶装水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当年集团的资产超过130亿元。
2020年,农夫山泉在香港上市,开盘后股价大涨,市值最高时逼近4500亿港币。创始人及董事长钟睒睒,也以600亿美元的身价超过马化腾、马云等人,成为新晋中国首富。
此时,公众才发现,此前十分低调的钟睒睒,原来已经成为首富了。
农夫山泉在港上市
钟睒睒曾经说过,自己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一个是华为公司的任正非。
众所周知,任正非在华为打造“狼性文化”,钟睒睒也曾被媒体称为“独狼”。因为他“喜欢较量,像狼一样挑战恶劣的环境,主宰自己的命运”。
钟睒睒对于自己独来独往的性格也毫不避讳,直言:“我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同行们在干什么、想什么,我根本不管”。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本性,他才能把水做到极致,让自己“低调地”成为首富。在农夫山泉发展过程中,屡次遭遇危机,都能在钟睒睒的带领下突出重围,突破行业的“围剿”。
在商场,要战吗?狼可从来没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