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从《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越狱,看作者斯蒂芬·金的自我救赎之路(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越狱的过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1 13:02:0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969    评论:0
导读

他孤独的经历着这些事情,就像他在那段日子里,孤零零地经历了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尽管他遇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着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他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的过日子。 《

他孤独的经历着这些事情,就像他在那段日子里,孤零零地经历了其他所有事情一样……尽管他遇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着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他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的过日子。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是一个被冤枉的"杀人犯",自他进来的那一刻,"我"就觉得他和"我"不一样,和其他人也不一样。面对法官警卫无耻地诬陷和夸张的指控,他没有失控大喊"冤枉",他只是站在那里,冷静地陈述着案发当晚他的去向。

入狱后,他也一直冷静而理智地努力适应着牢狱生活,但这并不表明他会逆来顺受。面对狱中同性恋犯人的骚扰和强暴,他始终奋力反抗,因为他清楚,面对这种情况,他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力拼之后不敌;二是从一开始就认了。

安迪选了第一条,尽管换来的是脸青鼻肿和血流不止,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想要反抗之心,更没有磨灭他要坚定活下去的的信念。

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的外衣披在安迪身上,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即使被强行关在灰墙之内,他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光芒。

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面对摆不脱的灾难,他依旧保持着持续平静的行动和清晰理智的头脑。这种难得的特质,也许是来自于他对自己价值的深信不疑,认为漫长的噩梦终会有一天会结束。

有希望是好事,但安迪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何况还是毫无自由可言的监狱里的人呢,谁不是千难万难?谁又能比谁好到哪里去?拼的不过是信念和耐力罢了。

一个人孤独地背负着命运的枷锁远行,要走多久才能到达心中的乐园?安迪的答案是:27年!唯一的"战友"是一把可以装进香烟盒的小锤子,硬是从监狱挖了一条通向外面广阔世界的自由之路,而"我"曾经以为,仅靠那把小锤子,至少也要挖上600年呢。

更为可贵的是,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可以从安迪身上学到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还有机会一窥作者斯蒂芬的自我救赎之路。

是的,功成名就如斯蒂芬,也有自己的困境,也需要被救赎,不同的是,强者,皆懂得自救!

0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沼泽,你不必拉我

安迪的冷静自救

书中,主角安迪被冤入狱,这是他人生避不开的一个沼泽。幸好,安迪是聪明的,他知道身陷沼泽时,越是大喊大叫,越是容易陷入万劫不复,反之,越是冷静理智,则越有机会自救。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安迪: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況下,你都不会听到他高声喧哗,既使你用言语激他,他的音调也不会因此而提高半个分贝。

既使后来从一个狱友身上知道了一条能够自证清白的线索,却因为监狱长的自私而导致线索最终被销毁,他也并没有因此而疯狂大闹,在短暂的情绪起伏之后,他一如既往地安静做事,只为了给自己争取最多、最有利的条件:独居一间囚室,以便继续挖地道;保留图书馆的工作,以获得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为狱警们办理避税、理财和洗黑钱相关业务等,以便获得更多尊重,从而减少房间被搜查的机率……每走一步,都是在为最终的自由而准备!

热闹或吵闹都是别人的,只有安静的努力才是自证、自救的唯一出路!

斯蒂芬的沼泽

该书作者斯蒂芬一生最爱是恐怖小说,不仅爱看,还爱写。说不清到底是斯蒂芬推动了恐怖小说的发展,还是恐怖小说成就了如今的斯蒂芬,亦或是两者相互成就。总之,斯蒂芬的作品就这么不管不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大众读者中间风靡了起来。

一个天才作家,在过早展露锋芒的同时,也会过早的遇到自己的沼泽!

14岁那年,斯蒂芬根据彩色恐怖片《陷阱与钟摆》改编的小说,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本畅销书",让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受鼓舞,深感"钱"途有望。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迫不及待地露出它的残酷面目。不过才短短半天时间,斯蒂芬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的中学校长狠狠地训斥了他,并命令他把卖书所得全部退还给同学。

斯蒂芬虽然依言全数退了款,但耳边依旧时常会浮现校长的话: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

校长的灵魂三连追问,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了斯蒂芬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走不去的沼泽地……

自己挚爱的恐怖小说,竟成了校长口中的"垃圾",是主流文学之外的"异类"。坚持很难,放弃又不甘,斯蒂芬在两难之间,只能画地为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沼泽,天才如斯蒂芬,亦未能幸免。不同的是,强者自救,斯蒂芬做到了!

02、监狱里的人早就学会了不要去多想未来,我偏不!

安迪的30而困

安迪入狱时,刚好30岁,长相白净,一头棕发,戴一副金边眼镜,指甲永远修得干干净净。即使后来入了狱,安迪的指甲,也依然永葆清洁,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极度自律、对自我有严格要求的人。

入狱前,安迪是波特兰一家大银行的信托部副总裁,在保守的金融界,年纪轻轻就坐到这个位子,可以说是前程似锦。然而,命运却在此时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先是安迪的妻子出轨高尔夫球教练,接着两人被入室盗窃的布拉契误杀,最后被指控杀人而锒铛入狱的,却是年轻有为的安迪。

从业界精英沦落到阶下囚,人生经受断崖式跌落谷底,深不见底的黑暗成了安迪挣不脱的牢笼,困住了他小半生。

斯蒂芬的30不立

由于小时候因病休学,耽误了几年时间,因此斯蒂芬大学毕业时已经25岁了,混到30岁,生活依然没有任何起色,仅凭在高中的教职工作,他根本无法养活两个孩子。

生活所迫,暑假里斯蒂芬只得到洗衣工厂打工,而他老婆则穿着粉红色制服在甜甜圈店里当服务生,全家人住在一辆拖车里,电话也被断了线,终日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的"额外账单"而担心。日复一日,艰难又无望。

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斯蒂芬,此时依然看不到任何改变的曙光。

这不是我该有的生活!斯蒂芬心中无数次呐喊。

自救吧,写作吧,投稿吧,哪怕是老校长口中的"垃圾"也无所谓,毕竟,有时候"垃圾"被录用了,额外的稿费收入可以让孩子吃顿好的,或者给家里多买些日用品……于是斯蒂芬明白:人,不该跟好日子过不去!

斯蒂芬不停地写,不久他的第一部小说《魔女嘉莉》正式出版了。这本书像个实现了的"美国梦",让斯蒂芬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也造就了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畅销书作家之一。

人,应该有力量,纠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拉出泥地。很庆幸,斯蒂芬就有这种力量,你给我以沼泽,我还你以平湖大江!

03、人生苦难重重,心怀希望就是救赎

安迪27年自救之路

安迪入狱时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60岁之前,光明正大的走出监狱。一来是因为缅因州没有死刑;二来,国家不会在他还有能力破坏社会的时候,放他出去。

安迪知道,如果不想在年迈体衰时,无依无靠无所适从的活着,那么就得想办法,尽早离开监狱这个粪坑。为此,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和努力。

安迪的准备工作在他入狱之前就开始了:变卖家中藏品、处理理财产品、安排朋友帮忙代办一个新的身份证明,以及如何将500块巨款带入监狱等等。事实证明,这一切准备工作不仅有效,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它是安迪新生的基础。

到了狱中,安迪也没有停止过为争取早日重回自由世界而进行的努力,哪怕是用一把食指般大小的小锤子,偷偷挖上27年的地道,也不曾动摇过他逃离监狱的念头。

同时,安迪还学会了适应环境,即使看不惯狱警的种种违法行为,他也依然利用自身的技能特长,帮助他们避税、理财、洗黑钱……安迪做的这一切,为他换来了独居一室的特权,同时也得到了监狱方面更多的关照,还能让那些同性恋犯人们不敢再骚扰他。

27年的越狱之路,安迪就是这么一步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走了过来,原来心怀希望的人,可以强大到如此地步。

斯蒂芬30年的自我救赎

就像安迪知道自己终将自由一样,斯蒂芬也一样深知自己的价值,哪怕他的作品部部大卖,哪怕当时的主流文学界都不接受他,他也从未放弃过停止自我证明和自我救赎。

斯蒂芬的恐怖小说写得又快又好,到了1986年时,他早已家财万贯,名利双收,但在美国文坛上,他却像个新兴的暴发户,只能孤芳自赏,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National Book Foundation)也从来不拿正眼看待过他。

为了证明自已,斯蒂芬曾一度宣布放弃恐怖小说,转而向科幻、奇幻小说领域发力,并获得了这两类小说创作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卢卡斯奖"跟"世界奇幻文学奖"等奖项。

像是报复主流文学界"不识货"似的,斯蒂芬拿下以上几个奖项后,又转向短篇小说领域,并于1996年摘下代表短篇小说最高荣誉的"欧亨利奖",总之,只要有机会,斯蒂芬都不会放过证明自己的机会。

斯蒂芬用一本本畅销书证明自己的恐怖小说不是"垃圾",同时也以一已之力证明,未来是通俗文学的天下,而不是严肃文学。现在看来,他说对了。

斯蒂芬用一座又一座跨领域奖项,证明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并不仅限于恐怖小说一个类别,也向中学时候的老校长证明,他并没有浪费时间,而且写的也不是垃圾。

1999年,斯蒂芬惨遭车祸,幸得大难不死,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此时的他又被查出患有老年黄斑病变,恐有失明之虞,这时,他开始有了封笔的念头。

大师一辈子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国文学史上立块碑,好向老校长证明自己没有浪费天分、没有浪费时间、不是写些垃圾的心愿,眼看是无法完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斯蒂芬心灰意冷之时,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竟然宣布,他获得2003年全国书奖的"终身成就奖"。

至此,斯蒂芬完成了自我救赎。

人生苦难重重,谁也不能幸免。身处其中的人,除了安静等待以图自救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呼喊、倾诉、控告皆于事无补,须知"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因为,人生就是哭给自己听,笑给别人看的过程啊!

此外,面对苦难,不言弃、不认输,你就完成了一半的救赎。

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我希望这封信会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时候,你过得很好。

——你的朋友 彼得·斯蒂芬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189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