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智地度过闲暇时光的能力
是文明的终极产物
——罗素
两处极简艺术民宿
01.空岛・半山| JK DESIGN 边界设计02.树与墅民宿|蜚声设计大理文笔村,位于洱海东侧,与大理古城隔海相望。村落临海依山而建,房舍随着山势铺开,错落有致。相较于烟火热腾的古城,这里静谧悠然,有着绝佳的海岸线——大理的蓝天碧海、云卷云舒、苍山茂林、飞鸟落霞......尽收眼底。
转角,遇见心之所向
与其说空岛・半山是一间民宿,倒不如说它像一座缓慢呼吸的纪念碑,纪念的是认真生活、认真对待自我的每一个瞬间。
从大理市区驱车前往文笔村,你会在沿海公路的一处转角,与半山腰上的空岛・半山远远地打个照面。
主人和设计师经过漫长的寻找,最终选定了如今的位置——半山的一处转角,远离喧嚣、四周亦无任何建筑遮挡,苍山洱海尽收眼底。正如一座遗世独立的小岛,静谧自得地独享着大自然的美好馈赠。
为了尽可能地凸显自然之美,设计师采用了非常质朴的设计手法。建筑外部从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中汲取灵感,将白色立面和灰色屋面巧妙糅合,保持建筑整体利落简洁的几何感,佐以柔和的曲线元素,不炫技,却又不失饶有趣味的韵律感。
进入建筑内部,却是与极简外观有着微妙反差的活泼氛围。由外入内的惊喜体验,就像打开一个包装朴素的盲盒,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在酒店的公区,设计师采用了不同层次的绿色和暖色的低饱和色彩混搭,原木、金属、丝绒、亚麻、水磨石、绿植等丰富材质以恰到好处的比例组合,让空间呈现出不流于俗的品味,处处彰显着精致而又温馨、随意、亲切的生活感。
慢驻,沉浸自然之美
正如蒋勋先生所说:“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容易变得僵化与麻木。生命力会慢慢消失,所以需要出去走走。”而与自然保持连接,始终是人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空岛・半山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在绝美的自然风光与妥帖的美学空间之间,找回生命力、疗愈自我的场域。
酒店只有7间客房,采用景观露台-景观浴缸-卧室-洗手间的纵深式布局,将苍山洱海巧妙地“引入”建筑内部。在窗户的处理上,设计师摒弃了大理很多大面积落地窗的做法,采用水平长窗的设计手法。这样的做法,限制了窗户露出的尺度,遮挡多余视线,反而赋予窗外风景更多的力量。
除了整体建筑追求原生和质朴的纯粹美感,没有复杂的色彩和多余的元素。从建筑外部到室内客房的过渡也自然流畅,延续着简练、宁静又耐人寻味的整体基调。
摄影:徐扬波 / photo by Xu Yangbo
空岛・半山的客房内部,整体采用了低饱和的色调,给人沉稳静谧之感。房间内的选品,设计师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从木材到石材,从铁艺到瓷器,从羊毛到亚麻布,力图将天然材料与当地美学,以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
房间整体以亚白色调为主,设计师利用曲面和拱形的空间处理,加上线条、矩阵等几何元素细节,让白色房间毫不乏味,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精挑细选的艺术品和家具,丰富的材质、戏剧化的尺度和极富设计感的造型,让空间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让人忍不住细细品读,而大家也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治愈了自己甚至激发了新的思索和向往。
更重要的是,设计师采用希望通过精致而简约的线条与素朴的色彩,在设计、艺术与生活之间找到一种源于内心的平衡,赋予空间与人更多的内在情感联系。
纯净的阳光洒进房间,“抚摸”着那些有着手作温度的器皿和家具,光线在丰富的材质上形成迷人的光影——或柔和或硬朗、或璀璨或晦涩......仿佛电影画面般,故事感呼之欲出。
这样的房间仿佛有一种魔力,静坐其中,远眺窗外的苍山洱海,时间慢了,心也静了,与久违的自我也重新走近了。
建筑原生而质朴,室内空间则静谧纯粹,空岛・半山像一首清丽的散文诗,没有复杂的修辞和赘述,却让人回味久久。
这个时代,面对诸多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人们对心灵疗愈、对自我的关照尤为重视。真正的生活美学,应该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是对人感受的妥帖关照,亦是对自然和文化的真实呼应——空岛・半山建筑内外都呈现出一种令人平和宁静的温润与永恒之感。
不难发现,如今人们对酒店/民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空间的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设计师的预知。未来,好的酒店/民宿,必然要与当地美学及可持续设计融合在一起,因为更多的人会开始追求极致的质感与时间感,追求与空间、物件之间的内在情感连接。
当下,人们需要什么样的避世之所?或者说什么样的空间,才能打动越来越见多识广的客人?或许大道至简——用呼应自然和尊重人心的设计,唤起最真实、柔软的情感共振。
摄影:徐扬波 / photo by Xu Yangbo
- 平面图1 -
- 平面图2 -
项目名称|空岛.半山海景民宿
项目地址|云南大理
项目面积|500m²
设计时间|2021年01月
完工时间|2021年12月
设计机构|(YID)易禾上品室内设计
设计总监|易平
软装设计|易平、孟南辛
合作品牌|柚选科技、乐迈石晶地板、贝朗卫浴、伟克照明、丛木家具定制
项目摄影|ICY©ICYWORKS
“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进入秋季的大理双廊镇,收敛了盛夏的热情与活力,换上了温婉气质的外衣,于风花雪月中谱写小桥流水,古道人家。
人文环境的熏陶下,给了蜚声设计不一样的灵感与悸动。蜚声将现代与古朴相互融合,将空间的舒适与宽阔更多地让渡给使用者,在双廊古镇鳞次栉比的小楼中,营造出和而不同的建筑秩序。
建构
民宿此次的选址于大理双廊古镇之上,原建筑是一栋颇具有民族特点的白族小楼。如何在保留民族元素的同时,给予建筑全新的设计风格与居住体验,是设计师本次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保留了白族建筑的飞檐翘角,蜚声将整个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整栋楼的外墙,由向内的砖瓦的封闭,改为向外的玻璃的通透。在保留建筑形体与空间结构的同时,使得人的视野得以贯穿整个空间,达成室外室内再到室外的三重对话与互动。
在室内,蜚声用拱顶将空间分区笼罩,无需设置过多的空间体块,便已完成空间秩序的无形构建。
消弭的界限,打破了交互的局限性,在完善人群动线的同时,保证了空间的使用功能。建筑的空间范围在室内外的光影流动中,丰富出全新的维度,赋予人群更多的情绪与体验。
基于白族尚白的民族传统,蜚声选用白色作为此次设计的主色调。摒弃了原本纷繁复杂的花式,设计师以白色为主,搭配灰、木等奠定复古的基调,提升原本偏向灰暗的室内空间的明度,氤氲出安静的文艺气质。
白色帘旌的装饰,为整个民宿增加了一些动态的美感。它是气候的符号,是自然与室内空间关系的过渡者与处理者。在四季的变迁中,与风互动,与水相映。也在多维空间的交融中,伴随着时间缓缓流过。
延展
楼梯是建筑的时间纽带,如同藤蔓一样的蜿蜒伸展,勾勒出岁月的年轮,充满流动感与温润质感。
不同于外在的白色主色调,楼梯内裹的一抹朱色,为空间注入一分清新的亮度,带来了年轻感与活力。却又因添加的那一点桦色的沉淀,而多了一分克制的内敛,将整个颜色的亮度下压,达成了空间色系的平衡。
在光影的交织中,楼梯不断地旋转而上,好似空间的媒介一般,将功能完全不同的各个楼层串联为整体。就像一棵从民宿里生长出来的树一样,陪伴着人群的流动,默默无言却又充满生命力,营造出不同于任何空间的独特场域。
随着楼梯而上,人便步入了独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同于大理浓厚的民族风情,蜚声在此次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将整个室内空间设计得更为明亮和休闲。
为保证居住者的舒适度,整个民宿只有4间客房,摆脱拥挤与拘束感,让人随心沉浸到自我的空间当中。白素的主色调延续到客房,布艺柔软的肌理触感,摆件纯粹的拙朴质感,为居住者增添家的感受。
面朝大海的圆拱,是为自然光景定制的画框,将随着时间、气候变化的四季光景,进行可感知地立体化展现。无论哪个季节到访,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美学体验。如同《醉翁亭记》中所写,“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房间是人的最休闲之处,在使用当中更应当以人的使用体验为衡量标准。蜚声在天花板处巧妙安置了一块浪漫的水波纹,与窗外的洱海相互呼应。在点点闪动的光影浮沉与流动间,提升了空间质感,增加了居住者的趣味性。
外面是大理的风花雪月,内部是安心的一夜好眠。
影绰
空间是交互的容器,为人群的往来提供场地、诉求、情绪以及遐想。临海而坐的酒吧与餐厅,则是最优质的表达载体。随着空间秩序铺排的线型灯、投射灯,在点位中映射下斑驳光影。
木体是建筑的骨架,将整栋楼支撑起来,撑开视野广度与明暗空间。用石头搭建出一整面墙,原始风情与野奢趣味就此匹配。
头顶的镜面大概是最为现代的材料,通过光影明暗折射出更宽广的视觉效果,在完成室内外的景致投射的同时,构建出全新的空间层次,为人群的互动与交流做好准备。
迷离灯光与柔和月光的交织,氤氲出朦胧浪漫的悠闲氛围。玻璃镜面与粼粼海面的折射,营造出时空交叠的虚拟质感。
光影攒攒,人影绰绰,是梦,或似梦,反倒没必要确定了。浮生半日,沉醉就好。
项目名称|树与墅民宿
项目地点|中国 大理
建筑改造|蜚声设计
室内设计|蜚声设计
软装陈设|蜚声设计
主案设计|文志刚
设计团队|姚尧梦越、黄楠
软装团队|王晨曦、胡建美、苗慧
设计面积|560㎡
项目文案|陈芊
项目摄影|欧阳云-隐象建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