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松下幸之助简介_松下幸之助:一面孔子,一面商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03 02:23:4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591    评论:0
导读

但凡大国争霸,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西风! 1945年,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美梦被山姆大叔的枪炮敲得粉粹;匍匐于美占领军脚下,两股战战。 30年之后,日本卧薪尝胆,商业领袖们率领来自东洋的钢铁、汽车、电气产品横扫美国,白种撒克逊人象

但凡大国争霸,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西风!

1945年,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美梦被山姆大叔的枪炮敲得粉粹;匍匐于美占领军脚下,两股战战。

30年之后,日本卧薪尝胆,商业领袖们率领来自东洋的钢铁、汽车、电气产品横扫美国,白种撒克逊人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被三菱收购,五大湖工业精华被破败成铁锈,纽约人惊呼:“这是美国商业史上的珍珠港”。

一时间:日本可以向美国说不、日本领导亚洲、21世纪是日本人的世纪的舆论甚嚣尘上,欧洲人半信半疑,美国人大失颜色。

正当世人观望东洋人如何引领世界的时候:日元被迫升值,东京房价暴跌、股市崩盘;日本的神话戛然而止,日本进入了失去了三十年。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的血腥味后,我们再去回顾那个日本群雄闪耀的时代,盛衰谁定?兴亡何由?对于今天中华的大国崛起,或有裨益,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第二回,就让我们从日本经济崛起时,最具温情主义者的哲人商贾松下幸之助说起:一方面,他出身贫寒,对商业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敢打敢拼,残酷勤劳,提出了惊人的“勤辛到小便红的历练与干劲”;另一方面,在事业成功的后半程,他对企业的终极使命有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自来水哲学和民生商业主义:他认为商业的终极目的在于使物质极大丰富,价格低廉,让民众和劳工在购买商品服务时,像喝自来水一样自然容易,商业不仅要追求利润,更要促进整个人类走向繁荣。

他的这一商业理念,有着日本武士的救赎精神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美式商业的追求利润、自我奋斗和个人英雄主义,迥然不同,并在日本崛起(1960-1990)年代,对美式精致利己的商业主义形成冲击,一时东风压倒西风。

但随着1990年后,日本经济衰败,松下索尼等一批星光耀耀的日式跨国企业归于平寂,世界商业重新被精致利己主义占领,民生商业主义渐行渐远,不留下一片云彩。

抓住电气革命风口的乡下小子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一个农民士绅家庭,因为明治维新后期鼓励万众创业,父亲参与经商大潮,不幸惨败,被迫变卖祖产,小学四年级的松下幸之助无奈辍学。

11岁时,为了贴补家用,松下幸之助先后在大阪城和自行车店当学徒,虽然勤苦,但积累了不少做生意的经验。

17岁时,松下幸之助觉得终日在小店忙作,不会有打的前途,大好青春年华,不能碌碌无为,他要做一些真正有前途、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正处于日本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期,第二次电气工业革命也波及到了日本,大阪城日新月异,电灯和电车逐渐增多,松下幸之助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所以,在其姐夫的帮助下,松下幸之助谋取了一份电灯公司内线员的职位,帮助承接一些电灯安装工程。由于他热爱学习,深刻专研电气技术,并善于推销,三个月就被提拔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要知道,很多老员工,工作十几年,都美获得这个职位。

但松下并不满足,为了更深入的专研电气知识,他自学上夜校,学完预科,升入本科。

24岁时,松下被提升为质量监督员,这是很多工程人员的梦想,松下幸之助回忆说:毕竟算是升入了管理层,哈哈!

升入管理层的松下幸之助不久就兴致阑珊,他还是更喜欢专研电气技术和产品,以前他曾经试做了一个新型电灯插座给主管看,遭到主管的讽刺:松下,你的工作是安装电灯,而不是琢磨没用的事情,研发产品,是帝国大学生们的事情,您不要好高骛远。

出身贫寒的松下幸之助心上像被刺了一针,青年的荷尔蒙一激荡,他辞职了:别人我做不到,我便要做到,证明给别人看。

创业初期合影,左一为松下幸之助

野蛮资本家:加班到小便呈红色的历练与干劲

1918年,松下幸之助成立松下电器制作所,生产改良电灯插头插座,启动资金不过200日元,制作车间就是自己的住房。雇佣了三个人紧赶慢赶把产品做了起来,但销售成了大难题,电器店对这个新公司和淳朴青年,根本不信任。

4个月,松下幸之助跑遍大阪城,销售额只有10元,工人们纷纷失去了信心,当松下幸之助提出想要继续改进产品,提升竞争力时,一位同事打破劲说:松下君,别挣扎了,各自谋生吧,不要把金钱浪费在妄想上,要把握住现在。

那时候,他也完全绝望了,资金耗尽,不得不把自己和妻子的衣服都当了。

就在松下幸之助自己都要放弃,重新去工厂打工时,一家电气商会突然下了1000个电扇底座的订单,并表示如果质量好的话,再下2-3万订单。这个消息,犹如神助,挽救了松下电器制作所。

松下幸之助大受鼓舞,用最好的配件和工艺,为客户交付了订单,客户很满意,工厂一次获得盈利80元,工人军心大振。

第二年,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大开町正式设立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

凭借价格比竞争对手低三层,式样新颖,比如双灯泡旋转灯座,订单络绎不绝,公司实力也逐渐壮大,并一举打入了东京市场。

松下电器的产品能够比对手低廉的原因在于:松下幸之助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雇员当人,工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都是常态,有同事抱怨工作拖垮了身体时,松下幸之助轻蔑的说:自己的小便呈现红色,都还在凌晨苦干,你们有什么抱怨的。并提出:员工要达到小便呈红色的历练与干劲。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日本繁荣,华丽的大楼、时髦的男女、摩登的汽车以及大量杂志宣扬的中产阶级生活深刻的刺激着日本人,在达到日本新中产阶级渴望的趋势下,松下公司这种残酷勤劳,并没有引起大的问题,事实上,12-14工作时被认为是:日本作为中下等资本主义国家,提高生产效率,与欧美争夺本国和大东亚时长的一个优势。松下幸之助和日本国民都认为,残酷辛劳是日本人民的传统美德,必须加以继承。

1923年,松下幸之助通过创造自行车电灯新品类,市场大卖,公司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1925年 松下幸之助成为日本最高收入者度,年底当选区会议员,乡下穷小子积累了巨额财富,又进入政界,风头一时无两。

1920年代的日本摩登女郎

联姻财阀 送我上青云

1927年,全世界金融危机,并波及到日本,银行出现了重大危机,松下公司存在十五银行的款项成了一笔烂账。

幸运的是,松下两个月前与住友银行签订了一个2万随时贷款合同,分担了风险,危机发生时,住友银行同意履行合同,加深了双方的友谊,并在1929年又获得了15万无担保贷款,。

事实上,借着经济危机,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形成的财阀开始海食鲸吞,大抄底中小企业和银行,三井、三菱、住友这些财阀,进一步壮大,基本控制了日本的金融业,并控股了大量工业企业,成为日本版金融+工业联合托拉斯财团。

与住友银行的联姻,加速了松下电器的扩张,松下电器成为住友垄断财团的一分子,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1930年,松下电器还是一家中型家用电器生产厂,1935年便迅速发展为能生产各种电器的大型企业,1938年又研制出第一套电视模型,1941年便发展为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超大型企业。

后来,松下电气亦被住友财团收购控股。

1933年竣工的松下新厂

企业家的使命和自来水哲学

但是终究因为经济危机冲击太大,松下面临裁员的决策,但松下幸之助灵光一现,决定一个不裁:生产时期改为半天,工资仍拿全薪,全体员工一起销售出库。结果,全员干劲十足,两个月后,库存销磬,工厂恢复生产。

这是日本战后终身雇佣制的雏形,也是盛田昭夫认为日本企业优于美国企业的地方,即日本企业为全体员工考虑,美国企业只为股东考虑,日本企业考虑长久利益,美国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

在我看来,这种不愿意裁员的做法,发轫于日本学徒制,师父开除徒弟,在道德上有负重感,更重要的是,松下幸之助这时候开始脱离野蛮资本家的恶趣味,有意识的去思考商业的终极目的和企业家使命,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自来水哲学。

松下幸之助认为:商业的终极目的是让物质极大丰富,物美价廉,让民众和自己的职员都可以轻松购买产品,像和自来水一样容易,近乎零成本。

由此也奠定了松下电气此后的经营目标:通过工业生产手段,把原来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变成普通大众都能享受的普及品,质量必须优先,价格必须低廉,服务必须周到。

睁眼看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松下电器被划归政府军需处统一管理,松下被分配生产造船和木质飞机。

二战后,松下电器由于参与军需生产,被错误的裁定为财阀,冻结资产,松下幸助之也被划为A级清除名单,

这时候,松下电器的员工发起了血手印大请愿,要求保留老板,由于盟军中的一些左翼知识分子非常认同自来水哲学,所以很快松下幸助之的禁令被解除了。

头衔保住了,但这五年生产停滞,松下举债累累,已有10亿日元之巨,松下幸之助一方面恢复生产,一方面决定去美国看一看。

松下幸之助在美国,看到纽约时代广场灯火辉煌,摩登大楼。购物广场节次林立,松下幸助之感到了由衷的自卑,虽然已经是上百亿的大老板,但相比美国的大工业生产流水线和先进的技术,他觉得日本企业就像是鬼壳子的生产风暴。

由于松下幸之助过于自卑,就连就连自己的日式寸头,松下幸助之都感到丑,直到留了一个美式的长发,才觉得自然。

同时,松下幸之助观察到,美国的政治民主和企业民生(劳工比较好的经济待遇),给美国带来了消费主义和无尽的繁荣,这更让他坚定自来水哲学是正确的。

做不到五天工作制 就不算是真正的国际企业

回国后,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进日本企业的欧美化改革,引进技术,推进商业民生主义。

他觉得要实现商业民生主义,就应该把提高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优先于残酷勤劳,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

松下幸之助首先决定和飞利浦合作,提升松下电气的技术基准。

1952年,松下电子株式会社(合资公司)正式成立,生产电视机、半导体和电子管,松下电气利用这些半导体,一下子将松下电器水平提高到世界顶尖级水准。

1953年,松下设立了中央研究所,开始真正的自主创新,同时为了跟得上自动化时代,还研发机械加工设备和冶炼工具,为电气的制造加工提供高精度的硬件基础。

于是,在技术高超和极具价格竞争力的趋势下,松下电器大举攻占欧美市场,1960年出口贸易额突破130亿日元。

但松下幸助之没有因为订单爆棚而让工人延长工作时长,以提升效率,快速扩张,相反1960年,他在经营目标会上提出了“以在国际经取得胜利为目标,为每周两个休息日而工作”

他说:我们需要为赢得国际竞争力而忙碌工作,但每周8小时,5天工作的高强度劳动,没有2天是不能得到充分回复的,我们需要为了赢得这个目标而奋斗,美国就是五天工作制度,但他们的个人产出比我们高得多,因为他们的生产效率更高,如果松下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不得真正的成功的国际企业。

在这个目标的鼓励下,松下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1965年松下电器营收突破1500亿日元,外贸100亿日元。

松下幸之助也履行承诺,在1965年推行五天工作制。

1967年,松下幸之助又提出了工资超过欧洲的5年计划,提出不应该再把残酷勤劳作为日本优势去宣传,而应该建设美国一样的繁荣社会,让美好生活成为工作的目的,而不是反之。

1971年,松下工资超越了欧洲,福利建设也大力推进,并缩短了与美国的距离:当时的松下员工,2.7美元可以结婚,0.83美元可以生孩子。

温情的商业者

松下的福利制度也松下幸之助大力改善日本劳工福利的行为,赢得了西方社会的广泛好感,美国报刊称赞松下幸之助:生意做得好,还搞商业民生主义和精神的研究,相比其他日式企业提倡的加班奋斗文化,松下幸之助显然是一位温情商业者,兼具了福特的“高工资、高效率”的睿智和艾吉尔牧师的悲天悯人。

同时,松下幸之助强烈抨击日本当时的唯经济中心论,以财富为评价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每个人成为了资本的奴隶,失去了刚健质朴的国民精神和多元化的价值观。

对于过度竞争和追求极速增长导致的残酷勤劳工作氛围,松下幸之助亦颇有微词,他认为这样会透支日本的未来经济,导致青年人重压之下的叛逆:包括对生育的欲望和和对新经济领域的开拓乐趣,日本企业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生产效率和新经济、新技术的培养上,否则日本将出现大的w

一语成谶,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之后,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其中日本年轻人口的大量减少和佛系文化的笼罩(对残酷勤劳的一种反叛),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989年,松下幸之助去世,没有看到他预言的日本危机出现,不知是一种欣慰还是一种悲哀。

松下幸之助去世后,松下电器也逐渐放弃了他的自来水哲学,沦落为一家较为平庸的公司。

 
关键词: 松下幸之助简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00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