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乡村振兴,要的就是这个样子(乡村振兴意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1 18:32:1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901    评论:0
导读

巍巍青山,莽莽绿野,潺潺流水。 五皇山下,一条旅游公路,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串起石祖禅茶园、花果田园、那新村委坪田村、富斗田乡村旅游区、九梅麓等特色景区,给游客提供四季有景可赏、四季有果可摘、吃喝玩乐俱全的欢乐体验,也“链”成了沿线27个

巍巍青山,莽莽绿野,潺潺流水。

五皇山下,一条旅游公路,像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串起石祖禅茶园、花果田园、那新村委坪田村、富斗田乡村旅游区、九梅麓等特色景区,给游客提供四季有景可赏、四季有果可摘、吃喝玩乐俱全的欢乐体验,也“链”成了沿线27个村庄“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生活。

这幅“大写意”的山水画,就是乡村振兴的“北通新样板”。

延长产业链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站在五皇山上俯瞰整个浦北县北通镇,极目远眺,满眼绿色。北通山多、树多,森林覆盖率达73.56%,家家户户种果树,庭前屋后皆披绿,荔枝、龙眼黄皮、茶叶闻名遐迩……

守着好山好水,一代代山脚人却曾过着苦日子。虽然这里还盛产稻谷、玉米、莪术等农作物,但产地分布零星,产不稳价不优。

挣不到钱的农家人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

在广东闯荡多年的叶忠胜回到家乡,爬上高高的五皇山。云雾、密林、幽谷、溪流……看着眼前的一切,他感觉,这山已经不像是原来的山了。

2015年,他在五皇山顶发起成立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开拓山中万亩茶园、云中民宿、山下汽车营地、石祖矿泉水、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带动954户贫困户增收脱贫,采茶季节茶园用工规模 6000 人次以上。

合作社还组建了党支部,以“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一个党员对接一个示范户、带动一个中间户、帮扶一个困难户,帮贫困户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茶农在采茶 郑广涛 摄

茶树处于野生状态,只呼吸空气,不施化肥农药。2017年,“石祖禅茶”获得国家有机认证,一茶难求。

就业有保障,农户得实惠,企业获效益,集体有收入。

“有机茶青收购价达到15元1公斤,我家茶园每年收入四五万元。”茶农刘周娟说起茶事满脸笑容。

“山不在高,有茶则名。”在五皇山磁吸效应下,脱贫户编织的工艺品订单暴增,土特产销售成绩喜人,2021年茶叶等特色商品销售额达到170万元,带动人均每年增加收入超5000元,周边行政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

完善供应链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叶忠胜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茶商、游客在他的影响下爱上了茶文化——在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深山幽谷品茶、修禅;到山顶无边泳池,看太阳跃出云海,顿悟人生的波澜壮阔。

然而,游客游览完石祖禅茶园后转头就离开了北通。如何让游客在北通玩得好、留得住?

越过山丘,踏过河流,北通镇党委、人民政府领导经过走访调研,重新审视当地的资源和优势:还是得从生态上入手。该镇提出要以“茶”为“媒”打响石祖禅茶园生态旅游品牌;以“村”为“介”壮大乡村农家乐、泥巴房民宿、荔枝采摘、乡愁文化、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特色旅游产业;以“果”为“引”,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北通镇党委、人民政府和叶忠胜的想法不谋而合,政企携手,在五皇山脚下的村庄中仔细甄选,打造出九梅麓民宿、花果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那新村委坪田村等特色景点。

北通镇那新村委坪田村

冬日暖阳下,清湖村委九梅麓80多岁的老人容泽权坐在门口,远处孩童在嬉戏,游客在古荔园里观赏。

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没想到,以前没人住的泥巴房可以用入股分红,亲戚来了嫌“脏乱差”根本不会留宿的小村庄,如今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自己还吃上了“旅游饭”。

九梅麓的变化人人看得见。200多株古荔枝树连片郁葱,泥巴房民宿与青山绿树相映生辉,竹筐油灯、红木衣柜等各式老物件被悉心摆置在房前,平添古朴。

北通镇九梅麓村

“每间房都有好听的名儿,你看,这厢是‘霜华’‘年芳’‘暗香’,那边还有‘冰姿’‘清香’‘白玉’呢!”九梅麓村整合人文、生态、产业,把14间闲置旧房变民宿,村民容泽辉如数家珍。

“来了不光住,山下摘果,山上品茶,一整天都能安排得妥妥的!”清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翁职斌解读,“游客找到了乡愁,村民多了收入来源,更有动力搞生产,这是一条良性循环!”

北通镇那新村委坪田村

距离九梅麓不远的北通镇那新村委坪田村,曾是大巴车都开不进的贫困村,如今背靠石祖禅茶园,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广西乡村振兴林业示范村屯。

“游客既能观看传统劳作,又能亲身参与传统农事,实现全感官的游憩体验。”那新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锦说,坪田村依托稻田、小溪、鱼塘,把乡村菜园、百果田园产业和休闲游憩、游乐运动合为一体,打造出游客想要的“慢生活”。

手捧生态金饭碗,以乡村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直线距离8.2公里的范围内,北通镇打造石祖禅茶园、花果田园、那新村委坪田村、富斗田乡村旅游区、九梅麓5个特色旅游景点,囊括茶叶、荔枝、黑黄皮种植,蜜蜂养殖、蜂蜜深加工,民宿经营、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业,可以有效满足游客吃住玩乐的需求,产业链从山上到山下、线上到线下、市内到市外延伸,连点成线拓面,探索出一条三产联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北通镇党委副书记张宝道出“链”接幸福生活的“密码”。

提升价值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冬蜜沙,荔蜜甘,我家的蜂蜜最香甜。”看到记者来了,清湖村委江口坡的村民黄严忙拉着大伙儿品尝蜂蜜。

眼前这个耿直的小伙子,瞅准北通镇旅游发展的先机,10年前毅然卖掉在广东的房子,转让公司,带着妻子邹金枝回到家乡创办纯蜜岛养蜂专业合作社。

黄严从小在山林里长大,见证当地从一穷二白到“产旅联姻”的历史性转变。

蜂蜜得价,蜂农开心地笑了

“往年每次拿货回广东,还没上架准被朋友买完了。”令广州妹邹金枝吃惊的除了黄严对这份祖业的执着,还有土蜂蜜大湾区的销售前景。她主动提出增加线上销售模式,自己出镜做主播吆喝。

“欢迎大家选购我们的蜂蜜……”邹金枝每日固定时间做起网络直播,拓宽销路,“好多老顾客尝着蜜,都说想来咱们这休养生息!”

受夫妻俩带动,周边村民也嗅到“甜蜜商机”,纷纷加入合作社。

合作社所处山间日照充足,种植荔枝4.6万亩、龙眼0.5万亩,林业面积10万亩,数棵五六百年历史的荔枝树枝条蜿蜒盘旋。

“我们开养蜂培训班,更不断发展标准化原料加工链条、开发品牌化营销渠道。”在黄严努力下,合作社社员达到78户,年出产蜂蜜4.5万公斤,产品远销省外。

组织蜂农参加养蜂培训 黄昌汉 摄

相比黄严和邹金枝往外推销蜂蜜,九梅麓村民理事会会长容兴俊推销农产品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把游客请上门自己摘荔枝、自己吃荔枝。

快到荔枝成熟的季节,容兴俊就把村里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荔枝树放在网上售卖,按棵销售。省内外游客纷纷下单,距离成熟季还有半个月,古荔树的荔枝就被销售一空,连同“售罄”的还有九梅麓的客房。

荔枝果可摘、荔枝树可赏、荔枝蜜可吃,精明的北通人榨干了荔枝的每一分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纷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迎着明媚的阳光,行走在北通镇的村村寨寨,感受这里的山山水水,大家会惊奇地发现,乡村美了,产业活了,村民富了!石祖禅茶园、富斗田等乡村旅游区,已成为盘活村庄资源,解决当地农户的农产品销售的“网红”景点,2020年接待游客量约24万人次,经营收入约750万元,餐饮、住宿、休闲等业态多面开花。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切实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北通镇党委书记温国霖说,“这是一条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文字丨融媒体记者 田时胜 赖 昕 梁 燕 毛丽婷 赵冠雄

图片丨钦州发布

编辑丨梁文辉

校对丨杨曦颖 覃铭铭(见习)

审核丨罗立彬

(钦州发布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别给“战疫”添乱!多人已被警方批评教育!

❀ 礼赞2021 | 经济数据,出彩!

钦州速度,再刷新!

❀ 一图读懂广西健康码定码和转码规则

 
关键词: 荔蜜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13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