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关于教育孩子,我能想到的一切(关于教育孩子,我能想到的一切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31 19:40:5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766    评论:0
导读

过去 第一次和别人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还是17年前。那是个夏天,出租屋里,我坐在凉席上吃着西瓜,吹着电扇,看着漫画;身边的Lily,穿着吊带背心,听着广播,我感觉到她早上轻涂在脖颈的香水。 不知多久,广播里传来一则新闻:13岁少年,沉迷游戏

过去

第一次和别人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还是17年前。那是个夏天,出租屋里,我坐在凉席上吃着西瓜,吹着电扇,看着漫画;身边的Lily,穿着吊带背心,听着广播,我感觉到她早上轻涂在脖颈的香水。

不知多久,广播里传来一则新闻:13岁少年,沉迷游戏,杀了母亲。

Lily说这样的新闻让她痛苦。陪她简单的分析了悲剧成因后,话题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教育孩子上。

按照Lily的说法,教育孩子首先要深情陪伴,这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

与孩子相处要冷静、理智,说话的声音要温暖而坚定,要让孩子有安全感。与孩子建立更多的信任,给孩子以足够的尊重,这样才不会把孩子推到家长的对立面,才能减少孩子的抵触。

如此一来,就缔结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纽带,日后孩子即便不很优秀,也一定会是个能感到家庭温暖的善良的人。

Lily还说:要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这样才能在以后懂得真正的幸福。要让孩子阅读经典,这样才能在精神领域更富有。

我微笑地看着她,看着她翕合的嘴角,看着她流彩的眼眸,看着她瞬息万变的表情。

她自说自话不见我回应,似乎有些生气:"你看什么?"

我说:我才22岁,还不懂得如何在心爱的女孩面前说出与她相悖的话语。

Lily撇撇嘴,哼了一声,高傲的扭过头:"最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物质条件。别像我一样,被你几个冰淇淋就感动了。"

"你说得都对。"我说,"但首先,你得有个孩子。"

窗外云层翻卷,雪白如脂,天色是无限深远的蔚蓝。我与Lily的呼吸声在某个瞬间淹没了蝉鸣。

现在

过去的种种都将过去,就像普希金所说:"一切过去了的都将变成亲切的怀念"。

17年后的今天,我女儿2岁了,我开始深切的怀念2002那个夏天,以及存在于象牙塔中的育儿方法。

其实17年前Lily说的那些没有错,只是她忽略了一个问题:如何度过最为黑暗的时期?也就是孩子0到3岁这一阶段。

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还是洪荒的宇宙,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搜集信息、表达情感。本能的欲望支配着他们小小的身心,饿了就哭,烦了就哭,不舒服就哭,带给家长无数痛苦。

总结起来,这一时期孩子所做的事都是无道德观、无是非观的。家长急需规范,而孩子理解不了规范的行为与目的。

再加之现在带孩子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事,配偶、父母、配偶父母,全都在孩子生活中起着影响作用。这让孩子教育变得一点也不单纯。

以我家为例吧。女儿性格急躁、固执。这是出生就体现出来的属性。谁都知道如果放任发展这样的性格,对孩子心理健康绝不是好事。

但,我妻子却明知故纵。她的理由是:人生短暂,得让新生的孩子体会无忧童年。凑巧她那时也清闲,带着1岁多点的孩子,悠哉悠哉。逛商场、游公园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她就一直陪孩子玩,无论几点,玩到孩子想走才走。

这一切看似美好,可只强化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对性格发展没有一点好处。以致2岁半以后稍有不满就哭闹不止。

此外,我父母和我岳父母四位老人,为"争夺"孩子的情感也是费劲了心机。孩子喜欢被抱着?那就去哪都抱着。不爱吃饭?那就追着喂。不睡觉?那就玩够了再睡。喜欢冰淇淋?每天买俩。喜欢玩具?要买买一套。

老人们的理论是无非以下三点:

第一。我们还能活多久?攒钱就是给孩子花,怎么着也不能委屈了隔辈人。

第二。我不宠着孩子,孩子就跟我不亲,和我不亲,势必就和别人亲,所以我得宠着孩子,让孩子和我亲。

第三。不能让"他们家"比下去。

当然,这三点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第一点。可当孩子越来越大,孩子要求越来越多,你能满足得越来越少时,难题就突现出来了。

说这么多我并非抱怨。只是想说,孩子的教育绝对不是夫妻俩的事,作为上班族的我们,对孩子教育只能参与,并不能起决定作用,且会引起焦虑。我想,这也是育儿书籍与讲座存在的原因。

而对于孩子0至3岁这一黑暗时期的教育,我的体会就是:顺其自然。

孩子有自己的性格,这是出生就设定好的,无法更改。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孩子不一定会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尽最大的能力陪伴孩子成长。

等待孩子学习父母的行为,等待孩子慢慢能够分清是非,等待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理取闹,等待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这个过程是长久而缓慢的,我们能做的,只有用自己的习惯去影响孩子,仅此而已。

未来

"如果我死了怎么办?"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以陈丹青的理论来说,人越早认识到死亡问题就越聪明。而我痛苦于这种所谓的"聪明",尤其是有了女儿以后。

细算所经历的人生,我并不是个成功者。故此,没什么经验可以传达,仅仅能留下些"希望"吧。

我希望女儿珍视朋友,分清玩伴。我知道这两者不太好区分,其本质在于是否有相同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价值观与世界观。固然每人衡量世界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可你总会找到与你心有灵犀、交流轻松的人。朋友与朋友的联系可以不紧密,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要以为物质的来往就是友谊。以利益为基础的人脉固然重要,但那个能与你在精神深处交流的人,才是生命中的桅杆。

我希望女儿能够珍惜时间。不要像曾经的我,将青春最美好的时刻浪费在游戏中,浪费在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人生广阔,生命有限,选择大于努力。只有把有限的精力作用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往往,很难有正确的选择,但我想只要认准最初的路线,坚持到最后,一般都将有不错的结局。

我希望女儿不要轻信爱情。虽然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爱情应该是纯粹的,不该参杂太多的物质。可这种象牙塔里的梦幻太容易败给现实。我从20几岁就试图论证什么是爱情。到现在发觉,爱情似乎是不存在的东西。不要被一见钟情冲昏头脑,不要因某人的离开而哭泣。情感的道路,更像《神曲》中但丁通往天国的旅行,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不断理解。最终你会看到爱情本身。

女儿,还希望你怎样呢?也许,只是如我曾写过的歌词一般:

希望你拥有我未曾拥有的天空,

希望你梦到我未曾做过的美梦。

希望你绽放我未曾绽放的憧憬,

希望你得到我未曾得到的笑容。

番外

弗洛伊德曾说:"对儿女的爱,往往夹杂对恋人的期待。"

弗洛伊德还说:"我没说过上面那句话。"

——题记

Jill今年18岁,刚刚高考结束,阴差阳错,与我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邂逅。对此她说:"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不能否认,Jill有着让我一见倾心的容颜。白皙的皮肤、丰润的苹果肌、深邃的眼眸……等等这些,完全符合我高中时,对恋人的所有幻想。当她对我微笑的时刻,我感觉自己似乎又恋爱了。

碰巧妻子出差,孩子寄放在岳母家里。我得以机会于Jill约会。

我带她去星巴克喝咖啡,去哈根达斯吃冰淇淋,去吃牛排,去吃寿司。她带我去游乐场坐过山车,去游戏厅夹娃娃,去动漫展,去恐怖密室。我们一起为得到录取通知欢呼,我们一起看电影为哪吒哭泣。

如此交往下来,终于可以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一起去海边度假。

那天海面之上,城堡样的浮云如同《天空之城》里拉普达的幻想。太阳伞下,我俩的手不小心碰在了一起。

沉默许久,Jill问:"大叔,你该不是喜欢上我了吧?"

瞬息之间太多念头闪过脑海,于一刹那给了我最真实的答案。

我说:"其实,我只是把你当做长大后的女儿。"

Jill惊讶得张大了眼睛:"还有这种操作的?"

我说:"去年我被检查出得了癌症。虽然是发展缓慢、可以控制的那种,但这不稳定的因素足以让我忧虑。我女儿今年才2岁,我是多想看着她长大成人啊!可我不一定能见到她如你这般年纪时的模样。"

我望向海天深处,Jill不言不语。

我接着说:"感谢你在这个夏天,让我提前体会到女儿高考结束的轻松,让我体会到陪同女儿走过人生至关重要的旅程的意义。虽然没能与你共同度过艰苦的备考,但这一切也足以让我铭记。"

Jill哭了,她哽咽着说:"叔,告诉我你是骗我的。"

我微笑地擦掉泪水:"叔骗你呢。不哭。"

这一刻,鸥鸟啼鸣,波涛栉比,海风徐徐,一尘不染。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38岁的我怎样与一个18岁女孩产生交集?

在这里我就把答案告诉大家,请大家一定牢记:"这一切都是我编的。就如题记一样。"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14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