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海陆丰地区延续了800多年的正字戏,又叫正音戏,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它以正音曲和昆腔为主要声腔,传统剧目分文戏、武戏,共2600多个。今天(7月2日)就带大家领略南戏“活化石”——正字戏。
正字戏是一种不用当地方言的地方戏,它的语言主要是中州官话。虽然唱腔不用当地方言,但是正字戏用它纯粹的戏曲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汕尾人进到戏院,其中就有如今是正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黄壮营老师。他认为古朴、真实、粗犷、大气是正字戏的特色。
改革开放后,剧团逐渐恢复起来。在剧团招募正字戏演员时,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当年正字戏不但在潮汕地区受欢迎,剧团还被邀请到港澳等地演出。
正字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壮营:
1983年,海陆丰同乡会牵头请我们正字戏到香港表演。在县级的剧团中,只有正字戏是第一次以这种规模到外地演出。这几场演出反响特别大,很多侨胞们听到了自己家乡的大锣大鼓等乡音,倍感亲切。
古朴悠扬的唱腔、栩栩如生的“跑布马”、气势雄浑的南拳,面对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黄老师努力保留着正字戏的古风古韵,通过剧场和学校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黄老师表示,如果随意改变传统的东西,特别是每个剧种自己独特的东西,那就没有灵魂了。没有灵魂的剧,就不能代表自己的剧种。
坚持本真,不忘初心,这不仅是我们一直寻觅的,也正是非遗始终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