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他获评“德艺双馨”称号,还让汕尾三大稀有剧种唱进华南最高音乐学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1 11:56:0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764    评论:0
导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有雷公,地上海陆丰’是什么意思吗?”3月上旬,国家级非遗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通过线上教学,为星海音乐学院的60名学生带来一堂特别的公共选修课——《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拉开了在华南地区最高音乐学府中传播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有雷公,地上海陆丰’是什么意思吗?”3月上旬,国家级非遗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通过线上教学,为星海音乐学院的60名学生带来一堂特别的公共选修课——《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拉开了在华南地区最高音乐学府中传播海陆丰古老戏曲文化的序幕。

结缘十三年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课程由汕尾市戏剧家协会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星海粤剧传承基地携手打造。该课程师资团队力量雄厚,由汕尾市三大濒危剧种的四位国家级传承人:吴佩锦、吕维平、钟静洁、黄壮营组成,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经典唱段,带领学生品味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岭南本土文化的认知,促进岭南传统戏曲在高校中的传播。

这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并非“广东省戏剧之乡”汕尾与星海音乐学院的首次“结缘”。

早在2009年,星海音乐学院就曾组织团队到汕尾开展过有关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和皮影戏的课题研究。当时,吴佩锦的表演曾给时任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袁东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看完很激动,尤其是当我唱到高音的时候,因为白字戏在高音区男声唱不起来的时候会使用女声进行帮腔,她觉得这种唱法很独特,连连称赞说这个剧种值得深入研究、大力推广。”吴佩锦说,从此之后,双方就一直保持着联系。

2015年4月,星海音乐学院“岭南音乐非遗资源采集”项目组到汕尾调研,这次调研的对象不仅有三大稀有剧种,还包括麒麟舞,滚地金龙等6个汕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目组实地走访了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剧团与传承基地,与彭美英、吕维平、吴佩锦等传承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录制了大量视频、照片和音频,这些宝贵的资料后来成为星海音乐博物馆内岭南音乐文化馆非遗厅的重要藏品。

2018年,星海音乐学院举办了“传统与创新——岭南非遗剧种展演暨学术圆桌会议”,吴佩锦受邀出席,并现场表演了白字戏《徐九经升官记》和《金叶菊》选段,这也是白字戏首次在星海音乐学院唱响。

2020年,星海音乐学院正式向吴佩锦抛出“橄榄枝”,经过层层试讲评议和专家考核,吴佩锦被聘为该校外聘教师,其主讲的《跟着传承人学唱白字戏》课程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为更好地传播汕尾戏剧文化,增加课程吸引力,吴佩锦与星海音乐学院负责该课程统筹管理的戴晓静老师商议,最终决定将西秦戏和正字戏也纳入课程的教学范围,并把课程的名字改为《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课程一经发布便爆满,为保证教学质量,最终报名人数限制为60人。

“这门课不单单是学唱戏曲,还要让学生们了解海陆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把它作为宣传我们汕尾的平台。表面上看是我们给他们上课,实际上是为汕尾三大稀有剧种吸引更多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不断提高汕尾稀有剧种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艺术水平,促进汕尾戏曲事业的发展。”吴佩锦说。

疫情带来的困境和机遇

汕尾地区供奉的神祇众多,三大稀有剧种的演出都与祭祀活动密不可分。“神明不死就有戏看,祭祀活动唱戏的传统,为我们这些剧种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吕维平说。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戏剧行业的原有生态,让演出市场遭受重创。“演出是我们剧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吴佩锦告诉记者,2019年一年剧团共接了260余场演出,每场演出的费用为1.5万到2万元不等,疫情之后就完全停摆了。“这样一来,全体演职员都只能领到五成工资,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外出打工,演出队伍不稳定,剧团失去了向心力,非常不利于剧种的发展。”吴佩锦忧心忡忡地说。

目前,汕尾三大稀有剧种的专业剧团都只有一个,而且都是县级,被称为“天下第一团”。“其实哪里是什么天下第一,明明就是天下唯一。”吕维平苦笑道。

困境之下,如何绝处逢生?

为推动白字戏的对外传播和传承发展,吴佩锦利用休息时间,为白字戏爱好者传授技艺,到汕尾市多家民营职业剧团辅导,参与“戏曲进校园”等传承示范演出,举办白字戏曲公益培训班,不断提升自己的演绎技能、创作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白字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汕尾市首批“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启动,包括吴佩锦在内的多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续走进首批选定的15所学校授课。“年轻观众的培养,是发展戏曲的关键。海丰县是白字戏的发源地,在家乡传承发扬白字戏是我们这代戏剧人的责任和使命。”吴佩锦说。

吕维平也常常挤出午休的时间,带着海丰县实验中学的戏剧社学生练基本功。“学生们热情很高,能在名角的指导下学习戏曲,机会难得!”海丰县实验中学副校长龚旺说。没有演出的日子里,吕维平便忙着收集、整理此前被遗落在民间的剧本曲目,将它们重新整理、编排,从舞美、服装、音乐、道具等多方面进行打磨提升。“疫情总会过去,到时候一定会再度掀起戏曲热,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让观众看到更多叫好叫座的新剧,争取厚积薄发,在疫情之后完成华丽转身!”吕维平说。

日前,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名单揭晓,吴佩锦成为10位获得殊荣的艺术家之一。“这个荣誉是对我从事戏剧事业30多年来的高度肯定和莫大鼓舞,更是对我们稀有剧种及传承人的莫大鼓励!这一荣誉属于我们汕尾三个稀有剧种!”谈及下一步发展计划,吴佩锦表示希望能整合三个剧团的资源,成立汕尾市稀有剧种剧院,定期举办地方剧种人才培训班,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汕尾戏剧,让三大稀有剧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实习生】林菲彤

《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课程由汕尾市戏剧家协会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星海粤剧传承基地携手打造。

吴佩锦在直播授课。

吴佩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项目。

《戏说海陆丰 探秘红土地》课程教学课件。

【作者】 陈欣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关键词: 正字戏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33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