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 寒凉为阴温热阳。
热渴多属阳盛病, 清热泻火宜寒凉。
形寒肢冷为阴症, 投以温热助真阳。
熟知四气阴阳理, 临床才能正方向。
注:药物存在着四种属性,分寒、凉与温、热。当临床使用时,一般情况是热证用寒凉药,寒证用温热药,这也是我们治疗学中的“正治”法,涉及到治疗方向是否正确。当然对“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要辨别准确,不适于用此法治疗。
五味歌
酸味能收又能敛, 甘甜补益又和缓。
苦泻燥湿又能坚, 辛辣行散发肌表。
咸则能下又软坚, 淡能渗利功偏袒。
五味分别入五脏, 应和四气一同谈。
注:中药有五味,即“酸、甘、苦、辛、咸”。凡酸味者,多具备收敛功能;甘甜者具有缓中补益的功效;味苦多能泻下、燥湿;辛味具有能行能散和达肌表功能;咸味则能使药效作用于下部,并能软坚散结;味淡者有渗利之功效。另外,五味还能入五脏,如: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
摘自张德蕴主编《新编辨证用药歌诀》 2011年 内蒙古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