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每次广州晓港地铁站出来,向前进路方向走到经过晓港公园的东门后,站在马路上能远远地看见晓港公园内有一座用花岗岩砌的古桥。好多次经过看到,经常看见,却一直都没有走近这座古色古香的桥。
直到这个周末,有了空闲时候的珊珊三丫头来广州的晓港公园闲逛,才第一次走进这条一直只在远观的古桥:云桂桥。这一次走近,才发现自己一直把身边这条充满历史与故事的桥忽略掉了。难怪有个驴友对珊珊三丫头说过:走遍千山万水,忽然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此刻,我是深深能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从晓港公园的东门进入公园,大概走了100-200米左右,在进入方向的右手边,就看到云桂桥。云桂桥是明朝广州名士何雄柏始建,清代曾重修的过,是一条有四百年多年历史的古桥。
修建云桂桥的何维柏,是明朝时期同“海瑞”齐名的官员。正直清廉,不畏惧权奸,曾官至礼部尚书,何维柏因多次上书皇帝,直言当时奸臣严嵩恶行,被削职为民。罢官后的何维柏回到广州,隐居于晓港(即今天的前进路一带)开设“天山草堂”,进行教书讲学。那时通往天山草堂只有一座小木桥,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学生们过桥很不安全。为方便学生们过河上学,何维柏就带头斥资把木桥改为石桥,并把桥称为晓港桥。
何维柏自身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在草堂讲学多年,同时也是一位好老师,在他教导下,门下学生有十多人中了进士,在广州传为佳话。后来,乡人为了纪念何维柏教书育人的功绩,在晓港桥头兴建一座“云桂发祥”的牌坊;再后来又集资重修了晓港桥,重修后的桥名变更为“云桂桥”,附近的小港村也改名为“云桂村”。“云桂”二字,寓意“步云折桂”,表达了古时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美好祝愿。
走近云桂桥,整个桥的造型给人的感觉是十分简练明快,用花岗石砌成,非常坚固。从台阶走上桥,再走到桥的另一边,大概两三分钟便走完了,整个桥身三十多米,宽三米多,台阶38级。在桥上,珊珊三丫头停留观察了桥,桥面两边有石砌护栏,桥栏雕饰非常简朴图案。走下桥,看整个桥,总共有三个孔,用石垒立在河涌中,两侧呈现船形,这种设计应该是为了减弱桥墩对河水的阻力,承托桥面有一石梁,石梁侧面中央刻有“云桂”两字。
下了桥,在桥的另一边看到旁边立了牌子,现在云桂桥已列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子上详细介绍了何维柏以及这座桥经历。在建桥之前又几百年前的南汉,这一带原是碧波荡漾,古树葱葱,风景十分秀丽,历来都是郊游胜地,南汉时期的刘氏小朝廷曾在这一带建御院“昌华别苑”,修筑宫殿,后人称为“刘王殿”,成了当时南汉帝王同妃嫔骑马,射箭,寻欢作乐的场所,所以,在今天的晓港公园内石马岗一带山坡,仍有走马岗、上马岗、下马岗等地名,岗下的马涌称为“洗马涌”。
参观完云桂桥之后,在准备参观下一个园内景观的途中,珊珊三丫头心想,这座古桥保留下来并不容易,保存得如此完好更不容易,这条古桥成为广州仅存的几条古桥中的一条,上世纪早期开辟小港马路时,选线偏离云桂桥四五十米,古桥得以幸存。1958年该地又辟为晓港公园,古桥更幸获完美保护。
当我们搜寻当年广州河道纵横的美景遗址,古桥就成了一个特殊的线索,而古桥的故事,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见证。我们有幸可以见到这条保存下来的古桥——云桂桥。
那么,你有来广州的晓港公园吗?有看过公园内的云桂桥吗?知道这座桥的兴建者吗?对老师一个造桥给学生上学的故事感动吗?你知道多少关于何维柏的故事?如果有机会来广州旅行,你是否会来看看这座古桥?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图文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