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人们被历史蒙上了一层薄纱,再没有掀开之前,人们似乎都忘记了那段时光。闽东这块上沉淀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养育了“闽东四大才女”: 书法家游寿、画家邱堤、诗人曹英庄、画家潘玉珂 。时间消散了她们的芳华,却掩埋不了她们曾经的不凡风范...
游寿:气骨坚毅、与林徽因等齐名
人物简介
游寿(1906-1994年),闽东第一才女、
字介眉、戒微,霞浦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学者、
教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书法家,
于金石、史学、诗词诸方面均有精深造诣。
与冰心、庐隐、林徽因被时人誉为“福建四才女”。
▲1930年摄于南京
“月侵黄昏,云笼暗淡。依稀笛中清怨。声声关塞上,惊胡骑,山河凄咽,旌旗去远。只最苦凭栏,兰成双鬓。经离乱,哪堪哀鸣,问低谁按?...。”
——《翠楼吟》
她的诗词,或感时叙事,或咏物怀人,都写得沉雄壮阔、铿锵隽永,解放后,心情怡悦,诗风也多了旖旎明丽。
人生经历简介
游寿的父亲是前清举人游学诚,学富五车、能书善画,掌教福宁书院,为五县文教领袖。老先生晚年得女,对女儿宠爱有加,只以开明的方式教育。幼年时,得父亲的提携,“文章在小学时已成”。
1927年,游寿先后考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央大学文学系大学和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深造。
青年时在厦门与女作家谢冰莹等创办文学月刊《灯塔》,即有诗名远播。
1957年,游寿断然自报支边,携夫铤而踏上人生最后一个驿站:哈尔滨师范大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北国教育、学术和书法事业。
虽学术兴趣转向金石考古,但诗词创作却至老未衰,有《沙溪集》《白沙集》等行世。
作品
游寿先生的书法出自一代大师胡小石门下,历经数十年磨练,集熔篆、隶、真、草于一炉,瘦劲生涩、刚柔相济、秦风汉骨、格调高古,不同于师,而有所过之,自成一体。著名红学大家周汝昌有诗赞其书法:“临池罕遇卫夫人,片楮零缣世所珍。学力真切在金石,不随流俗逐时新”。
丘堤:一腔热血走一生
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字秀昆。
生于福建霞浦。 激进、前卫的现代派女画家,
中国油画艺术奠基人之一 。
“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几万万中国人民在祈求真正的和平,我不能描写中国今日人民之痛苦,我们总算是较为幸运的...。”
——丘堤写给丈夫的信
人生经历简介
邱家几代官宦世家,家风颇好,丘父弃举经商、博学多才,思想开明, 碧珍从小就受到文化和新思潮家庭的熏陶 。
丘堤与游寿是好友, 13岁小学毕业后一同考入福州女子师范 。在校内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 带头将旧发式一扫而空 。
1923年—1924年间,碧珍、游寿、郑啸琴在霞浦开办了妇女工读补习班,引领了霞浦地区的妇女文化运动。
留学日本,成就了她中西融合的油画风格。但日本侵华让她不愿再提起这段经历。
▲咖啡壶与酒杯(20世纪30年代初)
1932年秋,庞薰琹个人画展让她与画家庞薰琹结为了伉俪。她在“双十节”决澜社首届画展中展出的作品:花,让她获得了决澜社4次画展中唯一一次颁发的“决澜社奖”。
▲花(1933年之前)原作已丢失
婚后的丘堤生活拮据,但依然热心于公益,关心民族的未来,在病床上听到批判“右派分子庞薰琹”(丘堤的丈夫)的广播后病情加剧,于1958年4月8日逝世。
作品
丘堤先生的画作中大胆、前卫,足以看出她的个人魅力。 艺术家陈丹青 看到她的画作后也是赞不绝口: “她(邱堤)的静物画,以我所见,我愿意说是中国第一 ” 。
▲静物(约1929年)
▲幽色在野(20世纪30年代初)
▲山茶花(1939年)
▲仙人球花(1939年)
曹英庄:一心爱国
曹英庄(1904-1988),字觉尘, 福安韩阳人。
福安最早就读于福建省女子师范学校的三女子之一 。
从二十年代中期起,先后担任福安女子小学、
文英高等小学(即穆阳小学前身)校长。
▲1927年夏季曹英庄
在哈尔滨寓所前的留影
“孤灯漏尽暗还明,残照寒衾梦不成。忽听隔房阿母唤,今霄更动别离情。”
——《首次赴省读书离家前一夜作》
人生经历
她17岁时写就写下来了《首次赴省读书离家前一夜作》。
抗日战争时期,关注战时,挥毫泼墨,写下对日寇侵凌,带来贫病交加,新朋离散,抒发了无穷感慨。
“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许多有志之士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曹英庄为之激动不已。
1949年解放前夕,曹英庄为以林友沧、张炯为领导的闽浙赣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在穆阳活动时提供回忆场所,还但任了联络员。
最终于1988年11月病逝,享年85岁。
作品
她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关切国家命运的,渴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解放的新曙光。
抗战时期写下:《灯下听儿辈唱救亡歌曲》:
寒宵诸子女,同唱救亡歌,
疆土沦夷狄,复兴仗尔曹。
十戈犹未已,贫病复交加。
亲朋知何处,相思落日斜。
五四期间写下:《寄怀夫弟 缪邦镛》
自由前路尚漫漫,封建家庭处境难,
羡汝坚持心愿了,樊笼打破数重关。
八秩大寿时写下:
摩挲老眼未模糊,喜见晶屏姓氏孚。
回首黉宫狮麓畔。忝为师傅教之无。
建国兴邦仗俊才,卅年破壁听惊雷。
江山绵绣花如海,万树繁花到处开。
八十蹉跎岁月更,躬逢盛世乐升平。
聊将俚句酬高谊,心与斯屏一样清。
潘玉珂:画功非凡
潘玉珂(1908-2005),宁德市霍童镇洞天街道人。
师从刘海粟、潘天寿、黄宾虹、丰子恺、胡小石,
书画并进,中西画皆通,善画松、竹、梅,尤精兰花 。
得著名画家丰子恺赠画赞赏~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满堂兮美人,纫秋兰兮以为佩。”
—— 屈原《离骚》
人生经历
潘玉珂早年去上海求学,师从刘海粟、潘天寿、黄宾虹、丰子恺、胡小石,她书画并进,中西画皆通,善画松、竹、梅,尤精兰花。得著名画家丰子恺赠画赞赏~
但因为家境不容,返回了霍童,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一度靠为人描画伞面图案谋生,书画创作的才华就这样被耗损、埋没于乡里。
作品
她的画作是以线为主,并传承恩师潘天寿的用线,喜用刚直挺拔的直线,其笔下的梅、兰、荷无不卓然挺立。其画面黑白对比强烈,她的画作从不敷色,满纸氤氲,尽显笔墨情趣,让人品味无穷。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闽东四大才女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崇尚的精神被后人称颂着,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前进,身为福建人,闽东四大才女绝对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