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公厕标识混乱难以识别“通用”才是公共场所设施第一要素(公厕标识标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2 21:39:21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651    评论:0
导读

4月4日,@奇点财经引述有网友吐槽厕所标识内容,其称如今许多厕所的标识早已不用“男”“女”这俩好认易懂的汉字帮助大家区分了,而是用一些几何图形组合供大家烧脑理解,没文化上厕所都没办法。 5日,@头条新闻转载后引发舆论关注。舆论吐槽公厕标识复

4月4日,@奇点财经引述有网友吐槽厕所标识内容,其称如今许多厕所的标识早已不用“男”“女”这俩好认易懂的汉字帮助大家区分了,而是用一些几何图形组合供大家烧脑理解,没文化上厕所都没办法。

5日,@头条新闻转载后引发舆论关注。舆论吐槽公厕标识复杂,难以区分,微博话题#网友吐槽公厕标识混乱难以识别#登上热搜榜。

▲“公厕标识混乱难以识别” 来自网络

媒体观点

川观新闻

公共厕所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者在作好公共厕所布局的同时,也应重视公厕指引标识所在的位置、式样和内容详细程度。

红网

公厕非小事。规范标志,在保证市民看得懂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文化或创意色彩,切不可本末倒置。

网民评论

2022年4月4日15时至4月7日15时,全网共监测到有关“公厕标识混乱难以识别”事件的舆情信息2784条,其中,来自新浪微博平台的舆情数量最多,信息总数达2026条。

▲该事件舆情传播趋势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根据清朗舆情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显示,4月4日,@奇点财经引述网友吐槽公厕标识混乱难辩相关帖文内容,引发舆论关注;5日,经由@头条新闻转载后,引发社会热议,舆论就公厕标识展开讨论,表示不必过度追求设计感。相关微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于当日形成本次舆情最高峰。

▲全网信息情感倾向分布图。来源:清朗舆情监测系统

清朗舆情监测系统爬取了4月4日15点至4月7日15点全网情感倾向数据。数据分析显示,全网信息量中,负面信息占比48.41%,中性信息占比39.96%,正面信息11.63%。负面信息主要是舆论不满公厕标识过于复杂,甚至无法区分,呼吁设计者把指引作用放在第一位。

公厕作为当代常见且重要公共设施,其最终目的只是便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景区、商场为了追求其独特性,将原本旨在清晰指引的标识过度艺术化,反而导致民众选择被“模糊”,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梳理发现,各种“奇葩”公共厕所标识令人眼花缭乱。敦煌壁画、几何构型、抽象图像、“乾坤”、象形文字等等,让用以“方便”的公厕,变得不那么方便。甚至部分图标设计打擦边球,引人不适。比如此前上海网红餐厅的“偷窥”厕所标识,就被指下流恶俗。

针对公共厕所标识,大部分舆论认为只需清晰表明“男/女”即可,不需要设计一些富含创意却不实用的标志。小心一不留神,就遭遇“社死”。丧失指引作用后,再独特的厕所标识,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的图案。设计者不能陶醉于个人的“标新立异”,而忽略公众存在认知差异这一事实。

小部分舆论则认为图形化等标识同样有其优势。运用简单的性别图形区分男厕女厕,不仅符合时下流行的简约化设计潮流,与原本千篇一律的标识相比,能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域的群体来说,更容易辨别。

早在2000年,国家修订发布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就对厕所标识作出明确规定,正确的厕所图形符号应当是白底,图形为穿西服男士与穿裙子女士,颜色只能使用黑色、蓝色、棕色等,标识牌必须固定贴在门旁而不能贴在门上。

我们并不缺制度来规范,多样的公厕标识也是为创新,但逐渐演变出一些无厘头、低俗的标识,难免让人对该场所印象大打折扣,假若在旅游景点出现相关舆情,甚至会波及整个城市的形象。

不必为了视觉的美感而忽略公共设施的“通用性”,与其一味追求所谓的“高级感”,不如将精力用于提升公共厕所卫生、设施,想来更能让市民感受升级。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2999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