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花缘》是一部拍摄于2011年的国产动画片,它讲述了唐敖在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之后,就跟着妻子的哥哥一起出海经商,在他们的旅途中经过许多从没听说过的国家,也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还有各地的奇怪习俗。而这部动画其实是改编自清代嘉庆年间的李汝珍的同名小说《镜花缘》。
小说《镜花缘》,曾经被认为:
在近代的小说中,很少以女子为主人翁的,有之要算是李汝珍的《镜花缘》。
李汝珍在前人女性易位书写深厚的思想积累上,进行了超越性的文学创作。他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既有对曹雪芹的继承又有创新。“曹雪芹以美的毁灭,凝聚戍作品的悲剧力量,使李汝珍的心灵大为震撼,从而引起了他有关女子出路的反思。《镜花缘》中女子的群像就是李汝珍反思的结果。
清代女性在封建社会深受歧视与压迫,她们渴望突破性别歧视,摆脱束缚女性易位思想萌芽之初的认识总是朦胧的和模糊的。无论是男性文人还是女性自身,都可能认为性别歧视的根源是自然的性别差异。19世纪著名的女词人吴藻就常感叹,“美人翻恨女儿身”。她不仅不恨男人,反而羡慕男人,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男人,渴望走进男性世界。
这种认识促使女性易位首先从女性自身外在的表层进行:模仿男性衣着打扮与言行举止,以改变着装和生理方面差异,破除缠足纳妾习俗,以消除性别歧视的风俗顽疾,改善家庭地位,以获取被家庭束缚的自由。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五尺长的裹脚布把女性完好无损的双脚缠成畸形,美其名曰金莲。它曾经使中国古代社会笔下生花的一些文人乐此不疲,不惜笔墨为之撰文叫好,以致社会上出现盛极不衰的金莲崇拜之风。李汝珍对缠足的描写与他人则迥然不同。《镜花缘》中眉清目秀的林之洋被女王相中当王妃,紧接着进行缠足、美肤等一系列的前期包装工作,以达到女王的“择妃”标准。
几千年来,中国的妇女问题,没有一人能写的这样深刻,这样忠厚,这样怨而不怒。《镜花缘》里的女儿国一段是永远不朽的文学。这是由于李汝珍把封建社会男性将女性改造为“淫具”的罪恶,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却不失尖锐批判效果。
通过这种反讽手法,李汝珍旨在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缠足看似是女性追求美的个人行为,实际上,这是男性挖空心思使用一切手段打造消遣取乐的玩物,反映出以残害妇女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扭曲变态审美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看,男性占据着权力的制高点,制高点之下的被动女性,围绕着男性活着,取悦男性,即便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她们迫不得已也去做。
李汝珍深深触及到黑暗社会对女性不公正的症结之处一一重维护伦理道德,轻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在名目繁多而又根深蒂固的封建习俗中缠足以其典型性,成为女性易位首要被提上破除口程,以至于在后来的民主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中,缠足之习俗成为众矢之的,成为革命人士不懈斗争的目标。
在《镜花缘》中李汝珍也描绘出了理想婚姻关系的蓝图。小说中出现的已婚男性人物,他们的身份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均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两性在婚姻上是平等的,并且是以感情为纽带。以《镜花缘》中唐敖的妻子为例。作者并未交代其妻的具体姓名、相貌。但是,唐敖归隐而去后,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这使得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打动读者。丈夫出门,她是牵肠挂肚:
从依附男性到独立自主,进入文化教育殿堂——清代女性艰难的独立自强之路恐丈夫受不惯海面辛苦,不时焦心,常与女儿小山埋怨哥嫂的不是。
在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男女受生理影响分工明确。通常,男性在外从事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活动,并且从中获得收入。这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女性则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主要在家里承担生儿育女、照顾老弱、料理家事的任务。当儿女生活能自理,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自我发展时,却已经到了心有余而无力的人生暮年。就这样,女性在完成繁衍、培育后代的神圣使命中,丧失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存。
因此,女性永远无法割舍和推卸的为人妻母任务,使中国古代女性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逐渐接受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行为上多了几分依赖性和妥协性,性格中也多了几分怯懦和软弱。
但是,《镜花缘》中的部分名门闺秀为读者展示出新女性形象。她们面对父辈功败逃亡海外的重大家庭变故,不期期艾艾,怨天尤人,更不坐以待毙,而是勇敢坚强,自力更生,主动承担养老扶幼的重担。如连珠枪高手魏紫樱替体弱多病的哥哥继承父业,养活寡母;深海取参为母治病的廉锦枫以做针莆维持家庭生计;唐小山遵从父亲的愿望改名唐闺臣,读书争做唐朝的“闺臣”。这些女性不仅能自力更生,还能光宗耀祖。
细想重视女性社会问题的前辈们的观念,几乎不约而同地持女性经济独立的相同观点。大文豪鲁迅先生就曾一针见血地说,
在没有消灭“养”的界限以前,这叹息和苦痛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经济是女性易位这座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根基。女性易位要求权力、自由、民主。而这些是建立在经济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只有解决经济问题,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女性易位本身也是精神与素质的一次更新和提升。而这一切与接受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中国有悠久的教育史,汉武帝元朔五年设立博士弟子制。自那之后,中国方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可见,中国封建统治者对教育也极为重视,但是,官方重视的是男性教育,并未提倡正式的女性教育。
尽管封建社会少数女性也接受教育,但是,从教育目的上看,那是统治者打着教育的幌子,对女性进行行为礼仪、伦常道德方面的封建教育。它是男性为女性定位的,更有利于男性的需求,带有浓厚的封建父权制色彩的教育。
那些真正有利于提高女性文化素养和个人能力的实用性教育,在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处于空白。而封建社会女性学习的内容不过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封建纲常。此也是持相似的观点。从《镜花缘》中的多九公与卢秀才的学生红红、亭亭谈论的音韵学可知,不仅教学内容已经是正规的文化教育,而且男女文化教育内容接近一致。
总之,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分析,女性接受了先进的文化教育,提高了文化素养,使她们从愚昧落后的教条中获得自我解脱,也使她们对女性价值和意义有了深刻认识,为他们扫除了迈入社会的父权制障碍,走向独立和个性解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女性涉足政治——《镜花缘》提倡女性参政辅政,妇女解放的思想的觉醒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没有被选举权和选举权。“红颜祸水”观把女性妖魔化成异类。女性涉足政治也一直是封建社会的禁忌。所以,尽管中国历史上皇帝数不胜数,但女皇帝则屈指可数,对其也颇有微词。即便是唐朝女皇武则天,在过去那些封建士大夫们眼中,将其与“祸水”、“淫妇”、“妖孽”等联系起来。这可能是中国古代历朝几乎从未郑重其事地设女性官员职位的重要原因。
李汝珍揭穿了封建统治者以排斥女性,安国立邦的谎言。他以任人唯贤为选拔官员标准,让巾帼奇才人尽其才,而非埋没人间。所以,《镜花缘》中的外籍才女阴若花远离故土金榜题名,依然回国继承王位。这些才女们空前受到社会重视,成为政治的主力军,实属文学史上的超前女性形象。
《镜花缘》中大力倡导归还女性政治权利的意向,直接有力批判了儒家思想统治下男性独霸政坛的格局,洗测了女性“红颜祸水”的罪名。她们参政辅政,以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她们不再是封建社会的弱者和被压迫者。以至于后世研究者称“李汝珍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已经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水准。”
结语《镜花缘》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其成为文学作品中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其女性独特的易位书写是其灿烂的一笔。女性易位有着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传统道德观念、思想文化等深刻的社会根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人进步思想,以及女性意识独立觉醒的影响,出现女性易位现象。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对女性易位现象所涉及到的女性教育、婚姻、民主权利、风俗习惯等,对后来的女性解放运动都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女性易位现象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社会女性生存的真实状况、文人的思想动态,以及社会的变革。
参考文献:
《明清文化史散论》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