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中国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明时期的紫檀木在南洋地区为主,就是目前的东南亚地区,明时期就砍伐的差不多了。
中国古文献记载说紫檀可以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
瑞典博物学家、世界近代植物系统分类学创始人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之子,常被称为Linnaeus filius,因此在植物学名命名人缩写中记作L. f.,与其父区别,1784年被命名为Pterocarpus santalinus L. f.,紫檀木材常呈现鲜红色,有红宝石木(鲁宾木Rubywood)之美誉,西方国家将其叫做阿尔马格(Almug,Algum),这个名字是来源于犹太希伯来语对紫檀称呼。
木材学者认为在与安得拉邦接壤的泰米尔纳德邦,北部阿尔果特,京格尔佩特,萨勒姆(,达马普里以及卡纳塔克邦的达瓦拉扬德加,桑德尔,卡帕卡帕里,西莫加等地区和印度东南部的本地治里中央直辖区等都有紫檀林木的分布,并延伸至斯里兰卡,紫檀木早年就引种至亚洲其他的一些热带地区,如中南半岛大部,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中国华南等地。
所以,现在的紫檀木的产地不仅仅是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一些地区都有一部分,中国的云南,广西,海南岛也有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