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贾梦妍)没有客套话,直奔主题。这是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德汇集团董事长钱金耐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政协委员们感慨,这个温州商人心里满怀着浓浓的新疆情。
有例为证,本次会议,钱金耐带来了扶持草根企业,培养创业能手,有效带动少数民族创业的提案。
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钱金耐,畅聊他浓浓新疆情“背后的故事”。
把“温州经验”带到新疆
钱金耐,温州人。当年,钱金耐弃教从商,没有随众冲向深圳、广州,而选择了新疆。
从孤身一人带着仅有的300元路费来新疆闯荡,到如今拥有德汇置业,钱金耐用了30年。
创业之初,钱金耐凭着温州人的商业精神和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走遍塔里木盆地的各个石油工地,取得了一份又一份的订单,赢得了石油基地用户良好的口碑。不久以后,钱金耐就拥有了100多万元资产和一支销售机电产品的队伍。
创业成功后,钱金耐经常回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当他看到在温州很多村子因为一个“能人”而带动整个村子富裕起来,钱金耐决定将这种“温州经验”带到新疆。
“新疆有那么多特色的东西,如果一个村子能有一个人有手艺,愿意去创业,那对他周围人的带动作用是很大的。”钱金耐说,新疆需要学习这样的经验。
力促新疆发展“能人经济”
扎根新疆,心系新疆。此次政协会上,钱金耐带来了扶持草根企业的提案。
“扶持草根企业是提升新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草根企业最具有生命力,也最容易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真正激发民族地区创业激情。”钱金耐说。
钱金耐分析,新疆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习俗决定着“不能简单地利用劳务输出的方式”解决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
“要在新疆发展‘能人经济’。”钱金耐说,就是每个村只要有10位以上的能人,一个能人带动100人、1000人,就业就不是问题。
钱金耐建议,要在选能人、帮能人、打造能人经济圈上下功夫,把草根企业领头人作为能人重点培养对象,依托对口援疆省市的优质资源,每个省市选100名商界精英导师,每位导师带10个徒弟,钱金耐算了算,19个援疆省市就能帮扶19000个“希望企业”,解决38万人就业。
“大家都有事干、有钱赚,新疆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钱金耐说。
钱金耐的想法如今已经在德汇集团帮扶的和田市田吉亚乡试点了。以田吉亚乡艾得莱斯绸为样本,扶持一家绸厂,选择十位“能人”,通过德汇“导师制”培训,在创业路上将当地村民扶上马、送一程,发展十个“草根企业”,很自然地解决200人左右就业问题。
钱金耐说,通过这样的模式延伸,形成一村一品,确保一个品牌带动一个镇,十个品牌带动一个县,一个品牌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从而实现“一人一手艺,一村一产品,人人有收入,村村有发展。”
说起今后的打算,钱金耐说,他除了想把自己的想法推广出去外,还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创业,如果有一天能在全疆搞个创业大会,他一定参与其中,为新疆经济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