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为壮观、广袤无垠、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奇峰罗列
这是我们提到西藏想到最多的形容词
阳光之下,西藏最大的金顶金光四射
西藏博物馆金顶高36.52米
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
接近3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
相当于3.5个布达拉宫最大金顶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这是西藏博物院新馆达到的一个“新顶峰”
1994年,在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
中央决定为西藏援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并将此任务交由中建西南院完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游客去西藏旅行
老版的西藏博物馆
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需求
于是,20年后,新的西藏博物馆决定筑建
来自中建西南院的西藏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总设计师
刘艺,肩负起这个艰巨的任务
作为文化的地标
如何从空间上、历史的解读上
去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刘艺画了无数张图纸
也废弃了无数张图纸
就在思路一筹莫展之时
坛城,走进了刘艺的视线
在藏族同胞心中
坛城代表着宇宙和生命
西藏博物馆新馆的灵感,来了!
一个西藏最大的透明金顶
1100块玻璃封顶
西侧、东侧、南侧都让阳光可以透入
日光是博物馆天然的藏品
拉萨一个日照时间高达8小时多的日光城
让未来的博物馆成为“光的容器”
这是刘宁改造新博物馆的愿景
于是,创造出一个会“呼吸”的西藏博物院
开工!
首先就是运输问题,特殊定制的玻璃
要从远离西藏3000多公里外运输
这是对运输技术、货车司机极大的磨练
“玻璃脆弱,我们不能跑得快,我整整跑了5天才到”
运输司机陈修德擦擦汗说道
接着,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用先进的科技,释放阳光的更多可能
迎接各个方向而来的“光的瀑布”
用日光拉开历史的书页
最磨人的外部设计解决了
现在就要靠藏民发挥自己的传统手艺
用有形的材料建造无形的力量
于是145个装饰斗拱,13个木狮子
选材必须是当地风干10年以上的胡杨木
切割、拼装、雕花必须请当地的“元老”师傅
于是继承祖辈手艺的藏式传统木匠师边巴
接手了这项神圣的任务
“树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森林中自然生长的树木,
另一个就是被用于建筑上的生命,
我做这些艺术品30多年,我能看透这些木头的规律
根据这些规律雕刻出不一样的‘生命体’”
边巴自豪地说道
“看到这么大的金顶工程,我很自豪!”
38岁的藏族建筑工人普布多吉说
普布多吉传承了爷爷的手艺
建设着现代西藏的标志性项目
建希望之山,造时光之城
在世界“屋脊”上
一颗新的明珠再次震撼着世人的心
这就是现实中的乌托邦
西藏博物馆
注:以上专业知识参考于央视《大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