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闽红三大工夫享誉国际,你知道是啥吗?(闽红工夫的特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07 16:47:3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972    评论:0
导读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形茶。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外形条索紧结圆实,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采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味醇和,叶底红匀。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功夫茶、白琳功夫茶)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 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思界于东经118°33'~119°17’,北纬27°05'~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体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2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

2. 坦洋工夫

清咸丰元年(1851年),坦洋工夫首创于福安市坦洋村而得名,以其圆紧乌润、清鲜甜和、桂圆香气的特有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闻名海内外。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并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

坦洋工夫红茶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泽鲜亮,条形秀丽。

3.白琳功夫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且传承久远,独具制造魅力,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磕溪、異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磕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由于白茶工夫品质有其特殊的需要,所以十分讲究鲜叶原料的采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采嫩采,否则芽叶过大,成品外形粗松,滋味淡薄,影响品质。

在初制工艺中,特别注意控制适度萎凋,以提高鲜酸爽度,并严格采取轻重揉结合,及时提取成形的芽叶,以保存毫芽。发酵叶先上烘,采用双复焙的方法,先以100~120℃(干燥机进风口温度,下同)高温烘至八成干,继以85~95℃低温烘至足干。后一次烘焙,要文火慢焙,认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发毫香的基础上保持鲜爽特征。

观其形,细长弯曲色泽黄黑;闻其味,清气鲜醇毫香沁心;汤色明亮,醇和甜美。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黄毫显而闻名于世的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系小叶种红茶,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醇有毫香,味清鲜甜,叶底鲜红带黄。

 
关键词: 闽红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65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