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清代名臣的一篇谱文(译文)(清代名人轶事原文及翻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0 11:14:4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274    评论:0
导读

雍正十二年续修谱序 这是清雍正朝著名大臣李绂为我族写的谱序。李绂是清代大臣中以刚正不阿、正直廉洁著称的一位名臣。而请李绂写序的人叫陈惟敬。此序是专门为墨溪陈氏修谱而作,因此我对此序特别重视。经过考证,此谱序不是为墨溪祖地陈氏所作,而是为迁至

雍正十二年续修谱序

这是清雍正朝著名大臣李绂为我族写的谱序。李绂是清代大臣中以刚正不阿、正直廉洁著称的一位名臣。而请李绂写序的人叫陈惟敬。此序是专门为墨溪陈氏修谱而作,因此我对此序特别重视。经过考证,此谱序不是为墨溪祖地陈氏所作,而是为迁至蜀地的墨溪陈氏族人所作。因我墨溪祖地陈氏雍正谱是在雍正甲辰年修的,是公元 1724 年,即雍正二年。而此谱是蜀地的墨溪陈氏族人修的谱,是雍正十二年撰修的,比祖地墨溪陈氏雍正谱晚修十年。一兴公后人不少是在康熙年间奉旨迁蜀的,他们从来就没忘记过自己在墨溪的根,自始至终称自己为墨溪陈氏,这就是值得我们祖地宗亲敬仰的地方。为了证实此序的真实性,我特意要四川宗亲陈历富给我查了请序人陈惟敬的世系。陈惟敬,添祥公后裔。父亲陈代发,祖父陈世元,曾祖父陈开泉(我将陈历富发给我的二页谱的图片发至群中)。因此,这绝对是真实无疑的。陈惟敬修谱时(1734 年)三十岁左右,从惟字辈到一兴公一字辈有 18 代。一兴公生于 1210 年,从 1734 年到 1210 年,相隔 524 年,合 30 年一代(陈惟敬本身 30 岁便可算一代)。完全合符历史规律。可见我祖一兴公之生辰是真实可靠的。序中提及到了我祖一兴公是在宋末元初因避战乱,率九子从江西迁湖南墨溪。序中指明了添祥、添华二公为墨溪的开基祖(当时一兴公迁湘时已六十好几,故开基祖为祥、华二公),并对墨溪的“墨”字特别感兴趣。序中开篇不久,便拿郭崇韬和狄青二人乱认先祖的典故来告诉人们,不要乱认名人为祖先,这种行为“良可丑也”(十分丑陋)。显然,他也怀疑我族上源,特别是上源接阆中省华的“三尧世系”,有傍名门望族之嫌。这种手笔,和李绂刚正不阿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也证实了此序的真实性。当时修谱想请这种名人写序是很不容易的。从序中知道,陈惟敬和李绂的弟弟交好,是李绂的弟弟写信帮的忙。在序中,李绂把我族上源记录得有点淆乱,这大概因为他忙,只粗略地看了一下我族上源所致。序中说,他当时在为清廷修《八旗志书》,是“休哉笔余”来看我族源流的。《八旗志书》是由大学士鄂尔泰为总裁官,李绂为副手。其实《八旗志书》主要出于李绂之手。他还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

论》、《阳明学录》等书,被梁启超先生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

原文

皇清雍正十二年续谱序

家之有谱,前以不忘。所自出后,以诏子孙知宗功祖德。晓然于次第之,常而修亲亲之谊也,班联珠贯,庆蔚不辍,老苏路人之叹。吾知免夫乃自汾阳拜君墓,狄青附梁公冒援显达,良可丑耳。陈氏为吾邻名族,聚处墨溪,吾弟常历其地,因与彼都人士相晋接。去年冬书来京云,墨溪陈氏续辑家乘,主笔者则文林即陈惟敬来请序。余时久奉简命纂修《八旗志书》,珥笔之下,见我朝派演天潢,大宗小宗,金枝玉叶,缕晰条分,正令人钦敬。积累之盛,益颂圣天子笃于本源,是以上行下效,咸知宗法之未敢缓也。休哉笔余,展视始祖自江州义门之裔,讳晞者,登嘉祐二年进士,官抚州教授。因见抚城民淳俗美,遂卜居于赤栏门。传五世讳德名省华者,赠秦国公。人文蔚起,三子俱占鳌魁。诚冠古今之文才也。又传三世至一兴公,因兵火之余,举家徙于楚南宝庆府邵阳墨溪。生九子,长曰添祥,次日添华,二公仍住墨溪。余则卜居散处,难于枚举。是祥华二公乃墨溪之肇业祖也。曩余览昭代府乘临之,陈氏自唐宋元明以来,甲第蝉联,簪缨鹊起,代多伟人。古今墨溪,纪若无倚祥,其本支亦可以征举笔者之品概矣。陈君勉乎哉!尔先人卜居于斯,仍旧称乎?抑维时之新命乎?如其仍旧称也,则溪为水之趋,源远流长,义可而共议。冠之以墨,安知非千百年前留遗美名,以扬诗书门第而作?尔宗支久大之征,常存美于奕禩也。若为尔先人所新命,则溪者,明其泉之所流源之近也。而冠之以墨,揣其意,盖谓古人宜效,古书宜读,古处宜敦,我后人翰墨文章,如水之源泉,混混世业,诗书可目。世家无间续而绵远矣。是以陈君今族若大受、辉祖、鹏年数大人者,真能率乃祖攸行,而克副其名焉者也。今我 皇上,轶帝迈王古道再睹,匪伊朝夕,而上自坟典,下迄史册,考订古书奥义无不重宣。其地忠孝节烈之士,心性文章之儒表,而出之维持风教,古人如可作乎!拜首扬言,对扬休命矣。今陈君以一书,匡坐鼓歌,聚族一方,联其子孙。举若宗之嘉言懿行,勒为成书,昭兹来许,以笃亲亲于弗衰。陈君诚厚幸哉。尚其力督子孙勤修励志,行见古所谓素丝良马,车服以庸,翘足可俟,不大足为宗谱光宠乎!夫亦可以盖勉矣!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八旗志书馆纂修、前直隶总督、广西巡检兼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奉辛丑会试大总裁、署理吏部左侍郎、事云南乡试大主考、浙江乡试大主考、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庶子、钦命广东祭告翰林院编修庶吉士

年家眷弟李绂题于京邸之横舍

今译

家族中有谱,于前就不会忘记祖宗。于后,就会使子孙后代知道先人的祖德祖功,明白谱系次第。族谱经常续修,可以使族人更加孝顺与团结,先人和后代就象一串珠子,一颗紧连一颗,旺盛而不停止,正如老苏的路人之叹所说的那样(老苏路人之叹:老苏,即苏询,也叫苏老泉。他曾说,即使同一父所生的儿孙们,他们的支派繁衍下去,到数代数代后,也会变成喜不庆,丧不吊,就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一样。意为只有谱才可能团结,才可能明了亲疏远近)。我知道免夫(免夫:郭韬韬,字免夫)明知郭子仪不是他的先祖,但硬说他是郭子仪的四代孙,而去汾阳祭拜郭子仪的墓。宋代名将狄青认唐代明相狄仁杰为先祖,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地位(狄仁杰:唐朝封梁公)。这种乱认祖宗的行为,真是丑陋之极。陈氏家族是我有名的邻族,聚居于墨溪,我弟弟经常去那儿,和此处的士人有联系。他去年冬天写信到京城说,墨溪陈氏要修族谱,主笔的人是文林中的陈惟敬,他想要请我做序。当时我正奉命纂修《八旗志书》。停下笔后,我看到我朝所撰的皇家玉牒(玉牒是皇家族谱),其中所记录的大宗小宗,金枝玉叶分得清晰明了,真是令人钦敬。这玉牒所编纂的盛况,我不得不由衷地颂扬我朝圣天子,他特别注重宗族之源流。他这种行为起到了上行下効的作用,使天下人都知道加强宗法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放下笔再来看墨溪陈氏族人之源流,知你族是江州义门陈的后裔,义门陈陈晞是你们江西吉安一世祖,他登宋嘉祐二年进士,官为抚州教授。因见抚州民风淳朴,于是隐居于这儿的赤栏门。传五世,到陈德,字省华,他被赠秦国公。族中人文蔚起,三个儿子全中状元。这真是名冠古今之文才呀。又传了三世,到了一兴公,因为战火之缘故,举家迁徙到湖南宝庆府卲阳墨溪。生有九子,长子名添祥,次子叫添华,二公仍往在墨溪。我不居于此,所以难以一一枚举。而添祥添华二公是墨溪的开基祖,以前我看了你族历代族谱,陈氏自唐宋元明以来,一直是有名的大族,科举出身的读书人特多,当官为仕者特别多,伟人代不乏人。古今之墨溪,其来历如果在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载,那族中应举荐人来记录呀,陈君努力呀!你先人卜居于此,这墨溪是旧地名呢还是后来你祖上新取的地名?如果是旧地名,这溪便是水的归向,它源远流长,这墨字到底是后人共同商定的呢,还是千百年前留下的美名呢?当时是不是为了弘扬诗书门第而起的呢?你族宗支从古到今都这么盛大,子子孙孙世代留有美名。如果墨溪这地名是你先人取的话,则这溪,就一定知道原由。而以墨为地名,我揣摸其意是要效仿古人。那就应古书当读,古风当效,族中的翰墨文章,就象水之源泉一样,源源不绝。使功业文章、诗书翰墨可观,宗族兴旺而延绵不绝。陈君你族如果能以你族中的陈大受、陈辉祖、陈鹏年等诸大人为表率,那是一定能把你祖上的懿德发扬光大的,也能使你族名至实归。今我皇上,就是古代圣君重视古道的再现,皇上这些圣德决非是一朝一夕,其上自三坟五典(三坟五典,即上古之古籍之统称)下到史册,考订古书,其中的奥义没有不宣扬的。你处忠义节烈之士,其心性文章是儒家表率,也应一起维护风化,如果这样,即使古人也不可及呀。我拜首扬言(古文言文的官面话,大声说之意),对扬休命矣(文言文中用语,意为答谢您的好命令)。今陈君用此一谱书,文笔欢娱,聚族于一地,团结族人子弟,把族人的嘉言懿行,勒刻成书,用以来昭告后人,用以敦笃敬祖睦宗孝敬父母的风气而长久不衰。陈君真是太幸运了!一定要尽力督促子孙勤学,修身励志,做古人所谓的素丝良马(礼遇贤良之意),车服以庸(功成名就朝廷赐车服以示尊此人是贤良),这样的好局面轻松可以达到。这样便会使你族的族谱光大明亮呀。共同努力吧!

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工部左待郎,八旗志书馆纂修,前直隶总督,广西巡检兼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奉旨辛丑大总裁署理,史部左

侍郎,云南乡试大主考,浙江乡试大主考,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庶子,

钦命广东祭告,翰林院编修庶吉士

年家眷弟李绂题于京邸之横舍

附:巜八旗志书》是雍正五年由鄂尔泰、李绂等人就开始撰修,一直到乾隆年间才修撰完备。李绂当时是很忙的。从序中知道,我迁蜀的墨溪陈氏族人,一直对祖一兴公上源是清清楚的,祖一兴公上源在江西决不在鹅塘。李绂当时肩负这么多重要的职务,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如果不是有人引荐,是不会轻易为人写序的。

特别注明:因祖一兴公后裔墨溪陈氏老谱丢失,其上源一直上接新化鹅塘伯万系下几百年,直到四川、贵州等地一兴公后人的老谱出现,才明晣了祖一兴公是从江西迁湘,而不是从邻县新化迁至墨溪的。




 
关键词: 帝迈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90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