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上海计划明年建成开放10座环上公园,动工前居民须“点头”丨 环城公园说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0 22:13:1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789    评论:0
导读

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带——一个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根据目前的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上将有50座公园(又称环

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带——一个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

根据目前的规划,环城生态公园带上将有50座公园(又称环上公园),现已建成14座,还将提升改造、新增36座。

今年,上海将率先建成7座环上公园(徐汇区华泾公园,宝山区丰翔智秀公园,普陀区春光公园,嘉定区绥德公园,闵行区梅陇生态公园,浦东新区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

宝山区顾陈路公园、胡庄公园,普陀区启动林公园、李家浜公园,闵行区春申公园、锦梅公园,浦东新区沿北公园、汤巷公园、秀南公园、高科路公园,这10座环上公园将于今年年底开工,明年建成。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怎么设计、建设,主要听老百姓的,前期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园周边的居民进行调研、走访。

如此浩大的民生和生态工程,有相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老百姓五花八门的需求能否真正落地?

民意征集收获满满

汤巷公园位于外环罗山路立交桥东南侧,前身是1999年建造的外环防护林带。本世纪初,因周边动迁居民逐渐增多,林带增添了一些基本设施,变身为休憩绿地,成了汤巷中心村、汤巷馨村居民们家门口的好去处。

而这块53.06公顷的绿地,今年年内将启动改造,明年将建成一座更具有活力的“环上公园”。

就在昨天,十几位来自汤巷馨村小区和汤巷中心村的居民被请到征询会的发言席上,就公园的未来畅所欲言。

征询会上,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五院院长缪珊珊为居民代表介绍了公园的初步概念方案,今后,汤巷公园将基于生态、自然、野趣、静谧的特点,成为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的活力公园。公园将分为南北两大板块,南面以球类、儿童乐园等动态活动为主,北面则以钓鱼、露营等静态休闲活动为主。此外,园内还将提升步道、增设自行车道,从汤巷公园可以一路骑行到三林,再骑行到金海湿地公园,市民将拥有更丰富的林间运动健身体验,实现“林巷律动,生态共享”的愿景。

而居民们又有怎样接地气的想法呢?

居民征询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可否让大家露营,体验野趣?

可否增加一些相关设施让孩子玩耍、接触大自然?

可否多建几个遮风挡雨的凉亭?

可否增加一些供大人看护玩耍儿童的休息座椅?

可否提供无线网络和充电服务,或者设几个移动充电宝租借点?

可否多设几个停车位和充电桩?

可否多放一些自动售卖机?

可否提供储物柜和冲凉的地方,方便夜跑族?

“充分调研后,发现一些设计思路和实际需求有出入,这给我们上了很有意义的一课。”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基建中心绿化市容科科长杨琴表示,罗山立交西侧分布有上海申花足球训练基地,因此作为“邻居”的汤巷公园的初步定位是以运动休闲为特色,想添加大量的运动休闲设施,比如球场、运动广场、跑道、骑行环、轮滑道、垂钓平台等。

但有不少居民担心“贪多嚼不烂”,与其设置太多功能单一的场地、设施,不如多增加一些多功能的活动空间,比如一块场地在不同的时段可分别用于球类运动、跳广场舞,甚至可以“留白”,充分了解居民的主要需求后,再有针对性地添加功能设施。

“这种建议很有远见,也让我们看到周边居民对这座公园的殷切期望。”杨琴表示,53公顷的汤巷公园计划今年开工建设,于明年建成开放,将就设计方案反复征询周边居民的意见,彻底“想清楚”后再动工。

汤巷公园现状

目前的设计方案中,有专为孩子开辟的活动步道,还有颇具创意的骑行环岛

开工前必须问计于民

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要为市民带来厚实的“绿色获得感”,就要常态化地问计于民。

据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介绍,今后类似汤巷公园这样的意见征询会将成为环上公园开工前必过的一关。

去年秋天,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并吸引众多市民积极参与。

活动共回收网络问卷26448份,征集市民“云建议”4123条,举办的线下座谈会共征集意见建议100多条……其中不少市民呼声已被采纳进公园建设方案,随着今年7座环上公园先行启动建设,正逐步转化为肉眼可见的现实。

金海湿地公园听取了市民希望保留湿地生态特色、加强湿地科普的建议,将营建室外科普展示区,提供观察、了解湿地、森林、动植物等自然知识的空间。

沔青公园听取市民增加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标识系统的建议,新增3处移动式公厕和8处亭廊构筑物,同时对标识系统进行了统一设计。

华泾公园针对居民增加体育设施和运动场所的需求,增设了可作为多种趣味运动空间的创意篮球场,以及植入智慧设施的步道、跑道。

绥德公园收到热心市民的反映,与项目施工单位沟通,为施工范围内的黑枕黄鹂鸟巢让出100米的空间,还将原有的硬质驳岸改为生态驳岸,种植挺水植物,打造对鸟类栖息友好的生态涵养型公园。

梅陇生态公园采纳了市民强化文化元素的建议,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梅”为主题,体现花卉之乡的历史底蕴,将“陇”的概念与地形结合,打造花陇景观。

春光公园则重视市民关于“公园特色不够鲜明”的吐槽,从《桃花源记》里寻找灵感,新增紫叶桃、碧桃、五宝桃、寿星桃、帚桃等多种桃花品种,采取沿林缘或水边种植、孤植、片植等方式,打造“桃源胜景”“落英水岸”“芳草满坡”等特色景观,营造特色鲜明的桃源意境。

“市民群众特别是周边社区居民是公园绿地的主要使用者,作为管理部门,推动设计、建设时一定要改变传统思路,不能再是‘我要我觉得’,而是要‘居民怎么觉得’。”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周华杰表示,在后续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中,常态化市民意见征询将成为公园方案确定前的必经环节。

原则上,每个环上公园启动建设前,各区相关部门要开展周边居民座谈会、网络问卷调查、专家方案评审等形式的意见征询活动。如果设计方案不“接地气”、不能服众,就推倒重来,直到周边居民“点头”。

不仅如此,环上公园建设初见成效后,管理部门还将邀请居民代表实地走访,寻找他们“心声”落地的实例,并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切实提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满意度、获得感。

素材来源: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暨重点绿化建设项目推进办

@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刘再骋

@新民晚报作者:金旻矣

 
关键词: 环城公园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3957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