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韩再芬:与时代共舞,才有璀璨的明天▸玉兰芬芳三十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12 11:57:1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559    评论:0
导读

“玉兰芬芳三十载”之韩再芬篇我与“白玉兰”韩再芬韩再芬演绎黄梅戏《西施》作为一名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是激励我在艺术道路上成长发展的重要奖项。 我是演黄梅戏的, 两次获得白玉兰戏剧奖, 算是黄梅戏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

“玉兰芬芳三十载”之韩再芬篇




我与“白玉兰”


韩再芬





韩再芬演绎黄梅戏《西施》








作为一名从事表演艺术的演员,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是激励我在艺术道路上成长发展的重要奖项。

我是演黄梅戏的,

两次获得白玉兰戏剧奖,

算是黄梅戏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吧。

1993年,我凭借《西施》

获得了第五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1999年,《徽州女人》使我再次获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我的表演得到了白玉兰评委们的肯定,深受鼓舞。






韩再芬演绎黄梅戏《徽州女人》







白玉兰戏剧奖鼓励了一批黄梅戏演员,

上海虽然不是培育黄梅戏的土壤,

但是为黄梅戏的腾飞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也是黄梅戏走向全国的桥梁。

我在黄梅戏《西施》中用的是传统表演方式,

“徽州三部曲”(《徽州女人》《徽州往事》《走出徽州》)

则是创新表演的呈现。

“一戏一品格,一剧一样式”,

三部戏讲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境界、不同命运的徽州女人的故事,

是我演艺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礼上孙道临为韩再芬颁奖(摄影:祖忠人)







人们说到新,往往使用一个词“潮”,

所谓“后浪”,就是一代“潮”过一代。

现在的戏曲,从一开始创作,

就必须有争取年轻观众的意识,

所以在创作思维上要有所突破。

艺术创作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

要用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

而不是一味地去演古代的事、过去的事。

黄梅戏本来就很时尚,如果她不时尚,

不紧跟着时代跑,就活不到今天。

黄梅戏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

需要一批敢于创新的开拓者。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传承与发展,培养顶尖的人才,

寻找绝佳的剧本,想尽一切办法,

排出普通观众特别喜爱看的黄梅戏剧目,

努力开拓黄梅戏艺术以及戏剧艺术的广阔空间。

与时代共舞,才有璀璨的明天。




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礼合影(摄影:祖忠人)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们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观众们的夸奖。

上海“白玉兰”洁白、包容,

见证了一代代戏剧演员的成长,

祝白玉兰戏剧奖越来越能够引领中国戏剧的发展方向,

也祝愿白玉兰戏剧奖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新人、新戏、新气象。







关于讲述者






韩再芬

-----------------------------------------------------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主角奖


第十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主角奖



关于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SHANGHAI MAGNOLIA STAGE PERFORMANCE AWARD

2020年,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迎来第30届这样一个大日子。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诞生于1989年,绽开、展露于20世纪90年代剧艺探索创新、事业改革转型时期,盛放、飘香于新世纪以来戏剧再度走向繁荣的时节。30年来,白玉兰戏剧奖专注于舞台表演,植根在人民中间,已经成为上海文化艺术界的盛事,也是中国戏剧界的盛会。部分“白玉兰戏剧奖”得主受邀来谈谈他们心中的“白玉兰”,再忆他们与白玉兰戏剧奖的缘分,展望“白玉兰”与戏剧艺术的美好未来。


口述 | 韩再芬

文编 | 金 玲、秦 岭

美编 | 潘华佳

短视频制作 | 纪实人文频道孙孟晋工作室

鸣谢:上海音像资料馆


·END·

 
关键词: 韩再芬个人资料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14013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