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巢湖学院“三下乡”团队与黄梅戏艺术“零距离”接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7 17:32:5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342    评论:0
导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通讯员尤逢连 盛宇龙 ) 近日,巢湖学院学生来到安庆、庐江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参观黄梅戏艺术家故居、黄梅戏博物馆,结合采访、观戏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和学习。 团队首站来到安庆市严凤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通讯员尤逢连 盛宇龙 )

近日,巢湖学院学生来到安庆庐江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参观黄梅戏艺术家故居、黄梅戏博物馆,结合采访、观戏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和学习。

团队首站来到安庆市严凤英故居。队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于严凤英的介绍,学习严老为黄梅戏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在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内,队员们参观黄梅戏展品、图片资料,系统了解了黄梅戏诞生及发展的曲折历程。团队成员向博物馆开放社教部副主任陈恒和讲解员詹健请教学习了简单的黄梅戏戏曲动作。

团队在严凤英故居参观学习。洪玉姣摄

团队在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参观学习。彭雨婷摄

走在菱湖公园长廊里,来自安庆师范大学黄梅戏专业的学生徐越同学分享了学习黄梅戏的经历。交流过程中,程旭以演唱不同曲目内容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的区别,并交流了如何让青年一代真正接近黄梅戏,喜欢黄梅戏。

队员收到韩再芬老师的邀请,来到再芬黄梅公馆欣赏黄梅戏表演。安庆黄梅戏二团著名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萍表示,再芬黄梅公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手段,实现黄梅戏“云”演出,帮助剧团实现未来新发展、新突破。同时采用多种语言表演黄梅戏,实现跨文化远传播,挖掘能够与时代并进的新兴人才,实现编剧、编曲、配戏等全面年轻化。

团队在再芬黄梅公馆参观学习。申昕摄

实践团最后来到合肥市庐江县宏瑞艺术团,艺术团团长王世银介绍宏瑞艺术团积极参与“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和故事。

实践团成员王雪洋感慨:“参加社会实践,自己体会到黄梅戏的韵味和博大精深,未来会继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为黄梅戏宣传尽一份力。”

巢湖学院调研实践团合影。巢湖学院团委供图

责任编辑: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 韩再芬个人资料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958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