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房琳 闾斌 通讯员 汤剑燕 文 牛鹏磊 图
核心提示:在我们身边,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因早产造成脑瘫,或有视听障碍、智力低下……如此种种,给每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隐痛。在天鹅之城三门峡,有一群医者,用精湛医术和父母般的爱心与耐心精心呵护,伴随他们成长……
这群医者是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的医护团队。
“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关注,得到加倍呵护……”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赵雅风说。12月26日,大河报记者走进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走近儿童康复科医护团队,感受他们带给这些孩子及家长的温暖力量。
历程
三门峡地区首家儿童康复机构,20年累计救助患儿上万人次
2008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孩子妞妞。
“妞妞是早产儿,出生时只有700g,体重不足正常孩子的四分之一。”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赵雅风介绍,700g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也是当时医院接生体重最小的孩子。因身体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现呼吸暂停、窒息等症状。
因为预后难以估计,家长已放弃治疗,但时任新生儿科的主任张君平没有放弃,带领她的医护团队全力以赴,积极救治。妞妞各项指标稳定后,儿童康复科主任宁秀琴医护团队立即开始了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定期康复评估,妞妞在三门峡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十个月后各项指标评估达到正常儿童发育水平。如今妞妞已上小学,智力和体格发育良好。更让大家惊喜的是,2015年妞妞参加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组织的“三甲杯”绘画大赛中还获了奖。
其实,像妞妞一样从这里康复出院的孩子还有很多。这康复的背后,是儿科医者的全力救治和不言放弃。
因早产、缺氧、脑部发育不健全等问题,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显得格外艰难。患儿家长四处求医,给家庭和孩子都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1998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在三门峡地区率先成立儿童康复专业,只为更好救助这群特殊的孩子。
2006年,在学科带头人宁秀琴的带领下创建儿童康复病区,成为三门峡地区首家开设的治疗项目全、收治病种广、疗效显著的公立儿童康复机构。
寻找康复治疗场地、购置医疗康复器械、培训组建医护团队……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迅速成长起来。科室成立之初仅有7人的医护团队,发展到如今的28人团队,日均照护康复患儿80余名。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父母般的细心呵护,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信赖,20年累计救助患儿上万人次。
2013年,儿童康复科成为三门峡市重点专科。
2015年,被三门峡市残联授予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定点康复机构。
2017年,先后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结为医疗联盟单位。
作为妇幼康复联盟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技术交流、运营管理等领域与省级专科医院资源共享。
医术
6岁的雯雯突然抱住医生,亲吻了她……
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每天都能遇到被病痛折磨的孩子,对每个孩子,医护人员给予最多的身心照护。
2015年,6岁女孩雯雯因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收治儿童康复科。“当时孩子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四肢僵硬,吞咽功能丧失。”赵雅风说,面对焦灼不安的家长和病情危重的雯雯,医护人员一边耐心安抚,一边陪着雯雯开始一项项康复训练。一次查房中,突然抱住治疗师李乐亲吻了她。6岁的雯雯这个动作,6岁的雯雯如此感恩,令赵雅风和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掉下欣慰的泪水。如今雯雯早已康复,这个美丽的瞬间也被记录下来,成为医护团队不懈前行的精神动力。
2013年,两岁男孩皓皓在家玩耍时不慎掉入20米深枯井,随后出现昏迷,枕部渗血等症状,经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治疗,当时皓皓仍处昏迷中。
儿童康复科的医护团队没有放弃,开始一步步的康复治疗。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输注,开始口腔功能、言语及认知功能训练……经过两年多的治疗,出院时皓皓已能简单唱儿歌,家长很满意。
“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很多孩子都从这里开启新的生活。”赵雅风介绍,目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针对0-6岁的小儿脑瘫、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智力低下、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孤独症、脑炎恢复期、脑积水恢复期、脑外伤恢复期、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等疾病,都能开展康复诊疗与综合训练。
为让孩子得到更专业的康复训练,科室开设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运动功能训练、水疗、中药熏蒸、针灸及穴位注射、蜡疗、推拿按摩、言语与吞咽障碍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手功能训练、听觉障碍训练、物理电刺激治疗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等项目,极大满足0-6岁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需求。
“有足够的爱心,还需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呵护这群特殊的孩子。”赵雅风说。
爱心
让每个患儿都能得到全程呵护,是儿童康复科团队的美好追求
康复治疗和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力和财力做支撑,部分家庭不能及时就诊的原因,除了怕治不好,还怕治不起。
为解决家长“治不起”的后顾之忧,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积极努力,积极申报,2015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被三门峡市残联授予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定点康复机构,正式承担起三门峡市0-6岁脑瘫儿童康复救治工作。该项目获得政府、残联、财政等多部门大力支持,每位患儿报名申请救助名额后,可获得每年12000元的康复救助补贴,可满足6-10个月的康复治疗费用。
同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成立了专门救治小组,与残联合作,对全市脑瘫儿筛查注册。医护人员走村进户,利用宣传彩页、口传面授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宣传早期干预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让每个患儿及时接受早期康复干预治疗。
其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为这群特殊的孩子付出,还远不止这些……
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得到全程闭环式关爱与呵护,是儿童康复科团队的美好追求。
架起医院和家庭联系的桥梁,建立回访机制,对出院后的孩子定期回访,登记备档,督促指导家庭康复锻炼。
“每次孩子离开医院时,我们都会再三叮嘱,确保孩子出院在家时也能得到科学的康复锻炼。教会家长,也就给孩子多一重的健康保障。”赵雅风介绍,除了教会家长基本的康复技能,医护人员还会叮嘱家长将孩子的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游戏中,以达到更好效果。
提醒
宝宝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诊
“如果1岁以内的孩子出现不注意人脸,不会抬头,表情呆板,眼不追物,不会翻身、出现下肢交叉现象等症状,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到正规的儿童康复医疗机构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赵雅风提醒,婴幼儿发育期间最常见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对新生儿来说,发现时间最好是在半岁前,这也是最佳治疗时期。若等孩子长大了才注意到,康复起来就比较困难。
儿童康复除了促进孩子脑部发育外,还可以纠正孩子的一些异常姿势,包括孩子走路姿势异常,或脖子老往一侧歪等症状。
此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康复训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系统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全情付出,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强大信心尤为重要。根据康复治疗计划,在家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康复,不仅起到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来源: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