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昭(左)到群众家了解香菇生产情况。
特约记者 封德 通讯员 王洪强 张宇 文/图
“山路不好走,注意安全!”汽车奔驰在伏牛山深处崎岖的山间小道,老母亲的叮嘱在王昭的耳旁萦绕。从县城到派驻村,不到70公里的山路,他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
今年32岁的王昭是西峡县水利局一名干部。自2018年以来,他先后担任米坪镇羊沟村、康庄村驻村第一书记,两度荣获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殊荣。
建强基层党组织当时的羊沟村是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年龄较大,群众满意度不高。王昭着力从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入手,他筹集资金为村部粉墙壁、换门窗、硬化大院,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党群议事中心、村支部办公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昭到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发掘并培养年轻后备干部。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提高工作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树立党支部威信。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逐步改变了少数村干部思想上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效解决了支部班子成员松软散漫作风,党员干部形象树起来了。
全心为民办实事翻开王昭的驻村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需要做的和已经做完的事。在羊沟村,王昭几乎就是村民的“知心人”,熟识的村民一有困难就会想到他,有啥高兴事儿也会找他分享。
“昭,我娃药吃完了,你帮我从县城再买点吧。”“我腿脚不便,帮我去爱心超市兑换一下积分吧。”“帮我交点手机费吧。”……
对于村民们的求助,王昭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有时候,给群众办事需要托熟人,还需要垫钱,但他从不会提起。用他自己的话说:“为群众办事服务,我很开心!”
2020年除夕之夜,王昭的儿子降生,当时全国拉响疫情防控的警报,但农历大年初三他就驱车前往驻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王昭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扎根乡村写青春2020年3月,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大轮换,王昭终于有机会回到舒适的县城。局领导征求意见时,王昭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强村富民,愿意继续坚守第一书记岗位。”
当时,王昭在康庄村驻村。该村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地处深山区,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创业。王昭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学政策、找专家,为康庄村找活路。他带领村委班子,依托“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动员外出劳动力返乡发展袋料香菇、山茱萸种植和林下经济。同时,探索创新农产品深加工路径,建立“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农户与合作社无缝对接、农业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增收挂钩的“双赢”模式,推动全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2021年康庄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
“驻村四年,让我深深爱上了农村这片土地,虽然辛苦,但我不后悔!”面对成绩单,王昭这样感慨。
编辑:齐 杰
初审:李 萍
终审:柏伴雪